释永信全部坦白?河南佛协不背锅,对释永信失望,6大罪行戳要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23:24 1

摘要:7月27日,少林寺发布通告,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正在接受调查。三天内,中国佛教协会火速注销其戒牒,印乐法师接任住持,河南佛协发文定性其“目无国法、六根不净”。一位曾打造全球最富寺庙的“方丈”,就这样被全面清除。

7月27日,少林寺发布通告,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正在接受调查。三天内,中国佛教协会火速注销其戒牒,印乐法师接任住持,河南佛协发文定性其“目无国法、六根不净”。一位曾打造全球最富寺庙的“方丈”,就这样被全面清除。

他曾是佛门代表人物,频频登上央视、对话达沃斯、布局全球武馆;也曾被质疑敛财、滥权、包养情妇、海外建寺。如今旧案重提、密集通报,释永信的崩塌,不只是个体陨落,更暴露了宗教权力与商业利益深度缠绕的真相。

1999年,释永信正式出任少林寺方丈,那时他刚拿下全国第一个“和尚MBA”身份。

随后二十年,他把少林寺变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宗教IP”:几十家公司、几百个商标、数十个海外武馆,甚至还参与少林寺动漫、电影、快消品、房地产。

更夸张的是,少林寺居然也开始做直播带货,释永信亲自上镜卖佛珠、卖香炉,一时间“带货方丈”的称号风靡网络。

在公众眼中,释永信更像一个穿僧衣的企业家,他懂品牌、懂操作、懂政策,也懂利益输送。

坊间早就盛传,释永信是“家族型方丈”。从哥哥、弟弟到侄子,几乎全家都参与到了少林系企业中:

哥哥刘应宝在老家开武校、建商城,地方政府官网还特别宣传他“弘扬少林文化”;

弟弟刘应彪更是重量级人物,不仅是少林书画院秘书长,还是少林欢喜地股份公司的大股东;

他旗下慈善基金会、文化公司、影视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也大多为亲属或门人。

曾有知情人指出,这些公司的股份在2015年前基本都集中在释永信家族成员手中。等到风向不对,才开始陆续“清仓”。

这不是开悟,是洗盘。

2015年,一份网帖举报释永信“包养女尼、育有私生子、海外建寺”,被称为“和尚界的艳照门”。

当年,官方回应为“已调查、无不当行为”,此事不了了之。

可就在今年,有关私生子的细节被进一步坐实。媒体查出,释永信曾通过侄子刘振伪造出生证明,将一个女婴挂户至其母名下,而该女婴正是被举报与释永信有特殊关系的释延洁“收养”。

而释延洁,正是释永信投资建设“澳洲少林寺”的项目关键人物。

你说她是情妇,她说自己是梦里得来的“使命托孤”。可一个尼姑怎么能越洋买地?谁给的资金?谁批的名义?

说到底,外界那句调侃“夫妻店”并非空穴来风。

2022年,释永信通过旗下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价格拍下嵩山脚下地块,公开用途是“禅意文旅项目”。

可实际上,该地块早在2021年就被他设想为“释家传人修行场所+商业化展馆”。

同时期,他悄然退出多家企业股东身份。业内早有分析称:“释永信是在撤退——不是修行的退,而是资本的逃。”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4年起,少林寺相关对外宣传明显收缩,直播账号清空,公司商标注销潮接连发生。

似乎所有人都预感到了,他快“出事”了。

7月27日通报之后,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宗教事务局、河南佛教协会接连发文。

尤其是9月初的河南佛协公告,六个词直接点名释永信:“目无国法、罔顾教规、六根不净、追名逐利、肆意妄为、屡破底线。”

这不是轻描淡写的纪检通稿,这是佛教界用自己语法写下的“逐出门墙诏书”。

罕见的是,这次佛协没有再搞“维护稳定”那一套,而是直接表示:要将释永信当成反面教材。

这背后的信号,比我们看到的要重得多。

释永信倒下了,少林寺也确实变得低调了。武馆关闭、公司注销、文旅项目停工,看起来一切都在“清净”。

可问题是:

为什么2015年举报无果,2025年却全面落地?

为什么佛门净地可以演变成资本机器?

为什么一个僧人能调动数亿资金、跨国购地,却不受监管十多年?

真正该追问的,不只是释永信“有没有错”,而是这个体系,是否早已为他准备好了庇护所。

如果连佛门都被市场化架空,那还有哪儿能安心修行?

释永信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他只是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来源:文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