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陈平原夫妇捐书!在“陈夏书房”里读懂爱书之心
层层叠叠的书从架子摞到天花板上,地面、沙发、茶几上也摆满了书……北大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的家像一座书城。3月28日,大大小小36箱图书从这里启程,以捐赠的形式奔赴首都图书馆。经北京日报报道后,许多网友被学术伉俪的捐书之举感动,为他们的书卷气质、人格魅力所折服
层层叠叠的书从架子摞到天花板上,地面、沙发、茶几上也摆满了书……北大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的家像一座书城。3月28日,大大小小36箱图书从这里启程,以捐赠的形式奔赴首都图书馆。经北京日报报道后,许多网友被学术伉俪的捐书之举感动,为他们的书卷气质、人格魅力所折服
3月7日,北京日报艺绽“名家书房”栏目独家报道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将把毕生藏书陆续捐赠给首都图书馆,相关视频火爆全网,并且有许多网友第一时间下单了由陈平原、夏晓虹编注的《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
“1、2、3……”昨天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家里一片忙碌,大大小小36箱图书一一做好标记,从家中启程,运往首都图书馆。此前,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决定将一生藏书陆续捐给这家图书馆,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报道,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1、2、3……”昨天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家里一派忙碌,大大小小36箱图书一一做好标记,从家中启程,运往首都图书馆。此前,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决定将一生藏书陆续捐给首图,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报道,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1、2、3……” 3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家里一片忙碌场面,大大小小36箱图书一一做好标记,从家中启程,运往首都图书馆。此前,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决定将一生藏书陆续捐给这家图书馆,艺绽君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报道,相关视频引起众多网友
“1、2、3……” 3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家里一片忙碌场面,大大小小36箱图书一一做好标记,从家中启程,运往首都图书馆。此前,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决定将一生藏书陆续捐给这家图书馆,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报道,引起众多
“12岁的少年的初心,一辈子没有改动。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想学圣贤,可是历经磨难以后大部分人退了、改了或者是堕落了,而王阳明百战归来依旧不改这个初心。”在3月26日晚播出的第一集《山水引路》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陈平原说。
3月26日至28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三集纪录片《阳明悟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每晚19:22播出。全片由《山水引路》《洞见天地》和《此心光明》三集组成。纪录片以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悟道,创办书院以及践行“知行合一”等为主要内
3月26日至28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三集纪录片《阳明悟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每晚19:22播出。全片由《山水引路》《洞见天地》和《此心光明》三集组成。纪录片以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悟道,创办书院以及践行“知行合一”等为主要内
1985年1月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3月26日,正式开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3月26日,新时代文学馆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新时代背景下,文学馆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和作家手稿的存放地,更承担
近日,复旦大学将进行大幅度学科建设改革的消息引起关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表示,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发展新工科势所必然;但绝不能忽略人文学科“虚名”背后所承载的大学精神。他始终坚信,人文学科具有“无用之大用”。
春节期间,与师友及学生聊天,多涉及AI话题,有人惊艳,有人恐慌,有人质疑,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接下来五到十年,大概率是一个茫然、浮躁、彷徨的时代。有感于此,我冒险写了篇传播很广的《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为什么说“冒险”,因那确实不是我的专
从ChatGPT到Deepseek,从用大数据搜索代替“知识”的记忆,到用大语言模型写诗、小说和论文,AI给今天文学创作、文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刺激。
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然而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在家中就能“坐拥书城”,这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
在中国,争辩教育得失,不专属于教育家或教育史家,而是每个知识分子都可以/必须承担的权利与义务。我多次提及,若真正关心中国命运,不妨就从教育入手。因教育的得失成败,预示着中国的未来
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教育体系,何况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这就让我们在书写现代中国大学史时,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是否承认现代中国大学是因应西学东渐的大潮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有很久远的高等教育史,但没有必要将现代任何一所大学
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教育体系,何况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这就让我们在书写现代中国大学史时,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是否承认现代中国大学是因应西学东渐的大潮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有很久远的高等教育史,但没有必要将现代任何一所大学
对于潮汕民众来说,这条穿越千古、奔流不息、养育无数两岸民众的“大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韩江。作为广东省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水系,韩江古称员水、鳄溪或恶溪,后因纪念韩愈而改名。
11月23日上午,河南大学林伯襄大讲堂第二期正式开讲。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河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河南大学近现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以“现代中国大学的历史、传说与精神”为题,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比如说,1919年的5月4日那一天,北大学生傅斯年充当游行总指挥,带着学生们从天安门一直向东走过去,最后演变成为火烧赵家楼。还有文革期间的学生领袖,也都很出风头。只有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才可能有故事流传下来。除此之外,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