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字交给一切人”——创意写作与新大众文艺的发展
从《延河》杂志的讨论开始,围绕新大众文艺的话题讨论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文艺现象,并有着进一步成为文艺思潮的趋势。那么,何谓新大众文艺?新大众文艺发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新大众文艺发展中,同样作为文艺新思潮的创意写作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从《延河》杂志的讨论开始,围绕新大众文艺的话题讨论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文艺现象,并有着进一步成为文艺思潮的趋势。那么,何谓新大众文艺?新大众文艺发展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新大众文艺发展中,同样作为文艺新思潮的创意写作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1921年7月1日,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一事件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作为一名专注于历史大事的博主,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意义以
1919年5月4日,一场由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迅速席卷全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场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起点,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本文将从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等方
1919年6月12日,在上海商界宣布罢市后,上海学生联合会致书慰问工商界,表示“救国之业学生可以鼓吹,而实行之责实在我商工界同胞”。
在鲁迅那个年代,人才稀缺,学问深的人寥寥无几,文学圈的影响力横扫时代。 鲁迅与胡适,两位风云人物,一个名字至今传颂,一个风格迥异却同样备受推崇。
1919年6月7日,慑于全国群众爱国浪潮,北洋政府被迫释放所有被捕学生。次日,被捕学生各回所在学校。学生在返校途中高喊“北京大学万岁!”等口号,夹道围观的市民亦应声而呼,以表达对学生的支持和同情。
1919年6月6日,受前日上海罢市风潮影响,宁波商界宣布罢市。此后,南京、苏州等多地商界均宣布罢市。一时间,罢市风潮遍及全国。
5月17日,“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多元创生: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之江饭店举办。会议系2025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大学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却逐渐演变成了所谓“吃人的礼教”,这一转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921年,这是一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年份。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但世界格局却并未因此而平静,列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依旧暗流涌动。而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北洋政府统治下的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的命运如同风中残烛,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青年力量觉醒的象征。想知道五四运动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是如何改变中国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感受那份青春的呐喊!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主要人物、早期发展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全面
钱玄同,是与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起,发起新文化运动,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人物之一,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他坚决反对男子纳妾,他是劝说游说鲁迅走进文学写作的导引人。可以说,没有钱玄同的游说劝说,就没有《狂人日记》的诞生。
今天不计划学新课,就把昨天的课程再回顾一下,特别是昨天学了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我感受蛮深刻,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看到新文化运动兴起,还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那个经典电视剧《觉醒年代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经历了从志同道合的挚友到分道扬镳的对手的复杂转变。两人是否可以称为“朋友”,需结合不同阶段的交往背景来界定:
1919年5月23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发布《天津学生联合会罢课宣言书》,15所中等以上学校的一万多名学生开始实行罢课,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活动。《罢课宣言》呼吁:“愿吾四万万同胞速醒猛醒,以挽外交之失败,以图内政之改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播出了。回忆创作过程,我的脑海中浮现两个辛丑年、间隔120年的场景。一张是历史照片,记录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约的历史现场。一张是新闻照片,定格了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可以
本书收录文章是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和社群中的反响。内容涵盖了五四运动的源流、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思潮与社会条件的关系、新文化的传播和运动逻辑等多个方面 。
2025年是《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杂志创刊110周年。以“‘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多元创生”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该研讨会由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浙江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发生在1919年5月4日。这场运动不仅是反对外来压迫的民族运动,也是中国社会思想变革的标志。要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首先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