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北道佛教艺术丨跨越陕甘宁,听见佛音驼铃(8/6-10)
丝绸之路,是一张历朝历代密密织就的网,支线繁多交错,超乎想象。在佛教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安与河西走廊之间的道路称为陇右道,以北道和南道最为繁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沿泾水,经咸阳、平凉、固原至凉州;东段南道沿渭水,经宝鸡、天水至凉州。隋唐大体沿袭这张贸易网,纵
丝绸之路,是一张历朝历代密密织就的网,支线繁多交错,超乎想象。在佛教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安与河西走廊之间的道路称为陇右道,以北道和南道最为繁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沿泾水,经咸阳、平凉、固原至凉州;东段南道沿渭水,经宝鸡、天水至凉州。隋唐大体沿袭这张贸易网,纵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连接西域和长安的重要通道,佛教艺术率先在这里萌芽和发展,在甘肃,至今仍保留着建于十六国、北朝、隋、唐等十几个朝代的200余座石窟寺,使得甘肃成为中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省份。
武周皇帝武曌,时称武后,后世通称武则天 (生卒年:624-705,684-705年持政)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通过佛教对其政权的合法化登上了帝位,并宣称自己为弥勒化身以及转轮圣王。在唐朝的统治者中,武后应该是对佛教最热忱的推崇者之一;她的武周朝廷扶持了一批杰出
丝绸之路西域南道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作为中华古代文明接受域外文化与艺术的交通要道和中转站,承载着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通的重要功能,对内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围绕这一主题,2025年5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第三十六场“汲古论坛”学术活动,
从事古代艺术品收藏、研究、拍摄交流的平台。致力于通过各朝的礼器与文玩、深层发掘历代的宫廷文化以及文士风骨,将古今文明熔为一炉,提升我们的生活情趣,以达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这一座建于伊河河畔的千古绝唱,自佛事最盛的北魏时期异军突起。在人民的崇敬与皇室的营造下,异域的佛陀浸润着中原文化与东方之美,呈现出如同“秀骨清像”一般迥异于前代的崭新面貌。
铜佛造像面容慈悲,千年铜色温润,莲座之上显度世之姿;唐卡施矿物颜料,诸佛妙相庄严,祥云曼陀罗交织,藏传美学跃然绢上;玉雕龙纹钺取美玉,合礼器之重与吉祥之意。
本文从壁画的内容布局、构图、色彩、线条、人物形体结构诸方面比较了巴米扬和龟兹两地石窟的壁画,认为巴米扬石窟壁画与龟兹石窟壁画风格Ⅰ、Ⅱ类型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点;作者认为巴米扬西大佛的建造年代早于东大佛,西大佛的年代在6世纪晚期或7世纪早期;从绘画风格看,巴米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