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预锂化:解锁高首效的“锂补偿密码”
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竞赛中,硅碳负极犹如一位“潜力股运动员”——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十倍。但这位运动员却存在先天性缺陷:首次充放电时,高达30%的锂离子会被固态电解质膜(SEI)永久“扣押”,导致首次库伦效率(首效)仅70%-80
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竞赛中,硅碳负极犹如一位“潜力股运动员”——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十倍。但这位运动员却存在先天性缺陷:首次充放电时,高达30%的锂离子会被固态电解质膜(SEI)永久“扣押”,导致首次库伦效率(首效)仅70%-80
2024年5月9日,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南煤化工基地内,随着旗委副书记王国泉宣布项目开工,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一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400亩,分三期建设,首期产能2000吨/年,总投资6.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