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剩女?才气纵横,侠骨柔肠的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
吕凤岐,祖籍安徽旌德,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碟馆纂修及山西学政。
吕凤岐,祖籍安徽旌德,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碟馆纂修及山西学政。
张爱玲曾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其实又何止是男人?人生的下半场,孤独像一场无声的雪,落在肩上,无人知晓。通讯录里存着上千个名字,但深夜能拨通的却寥寥无几;朋友圈点赞无数,心事却不知该
毕淑敏曾写道:“一个人只有让身心都处在最佳状态,才能像一缕柔纱,温柔地拥抱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当女性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时,生活往往也会回馈以温暖与爱。这样的女性,可能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总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一定事事精明能干,但她们的生活始终温暖而明亮。
凌晨三点的城市仍有霓虹未眠,落地窗倒映着女人伏案修改方案的侧影。她抹掉眼角的生理性泪水,将客户第十次驳回的PPT重新排版。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闺蜜发来的婚礼请柬,照片里笑靥如花的女孩去年还在哭诉男友的冷暴力。此刻她突然明白:在感情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里,那些敢对
因才情声名鹊起从而引起政文两界名流关注不过到达天津的吕碧城孑然一身,机智的她转念一想,是不是可以靠文字才能,先安定下来。于是写信求助于在《大公报》工作的朋友,不曾想这封信却意外被报社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在当时,大公报是引领时代的进步期刊。英敛之十分欣赏这位才华
落款处“不嫁云英甘独立”七个字,让无数人惊叹,原来早在1904年,就有女人敢把“不结婚”活得比婚姻还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