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丨深埋淤泥中的“水下古城”到底在哪儿?
经过1432公里的路程,祁昊和他的团队终于到达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1968年,随着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建成蓄水,均州古城永远沉睡在了碧波之下。想要拍摄到古城,需要下潜近50米,这是国内水下摄影携带大型专业水下电影摄影机潜入到的最大深度。
经过1432公里的路程,祁昊和他的团队终于到达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1968年,随着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建成蓄水,均州古城永远沉睡在了碧波之下。想要拍摄到古城,需要下潜近50米,这是国内水下摄影携带大型专业水下电影摄影机潜入到的最大深度。
南阳是医圣故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发展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在“两山论”的引领下,牢牢扛稳“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的同时,深化京宛合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开启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
祁昊是来自北京的顶尖水下摄影师。一次偶然,他在北京尝到了来自湖北丹江口的鱼,让他萌生想法:到这条鱼的故乡去看一看。湖北广播电视台《水下的故乡》摄制组和祁昊一起,从首都北京出发,驱车千里,从北到南,到湖北丹江口深处,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寻找万千移民们的水下故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已经默默服务了十年之久。2024年,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了全面通水的十周年庆典,这一国家级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十年间累计调水超过760亿立方米,为沿线40余座大中城市、惠及1.85亿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在全球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巨虾被引入到世界各地的水域进行养殖。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以及部分人的不当放生行为,巨虾开始在我国的部分水域中出现并逐渐蔓延。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它不仅承载着国家战略的重任,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成为文旅融合新时代下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深耕区域特色,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创新路径,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高校担当。
近日,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主办的第二届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汪安南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王浩院士、康绍忠院士、中国科学院倪晋仁院士以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国家水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旨在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一伟大工程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生物入侵的“高速公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1月22日-2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到来之际,一场聚焦水科学发展的高端论坛在南阳理工学院召开。会议以“新质生产力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省内外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南阳理工学院副校长蔡广宇、水利部规划司处长刘伟、中国
本网讯(通讯员李珂 田梓墨/文 黄晓冉 杨家仪/图)为牢记“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初心使命,11月20日-27日,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科普系列活动。
11月22日-24日,恰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一场聚焦水科学发展的高端论坛在南阳理工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以“新质生产力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省内外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南阳理工学院副校长蔡广宇、水利部规划司处长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