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雁传书”到“万物互联”:通讯变迁背后的中国时代记忆
上世纪80年代前,“家书抵万金”是常态。一封跨省信件需一周以上,海外家书甚至辗转数月。邮递员自行车铃铛声曾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电报局里“字字计较”的节俭,折射出物质匮乏时代的烙印。
上世纪80年代前,“家书抵万金”是常态。一封跨省信件需一周以上,海外家书甚至辗转数月。邮递员自行车铃铛声曾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电报局里“字字计较”的节俭,折射出物质匮乏时代的烙印。
“老师,邯郸成语博大精深,我想把他介绍给我新疆的朋友伊丽米努尔·热合曼江!”日前,因为六年级4班陈正涵同学在班会课上的一个提议,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递行动便在复兴区岭南校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