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

自然科学基金委认证,清华北大等顶尖研究型大学领衔最新科学进展

高水平的大学,尤其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不仅仅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前沿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凭借团队、平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研究型大学具有更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清华北大 自然科学 研究型大学 基金委认证 自然科学基金委 2025-04-10 18:24  4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教育 教育 生产力 强国 研究型大学 2025-04-02 08:50  5

杨斌:不是AI+,AI该放在指数位置上

AI+(人工智能+)的提法越来越多,用来刻划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或领域深度融合的模式,以提升千行百业、诸般场景的效能、质量、创新力与竞争力。这么一“+”,新的产品和服务乃至商业模式创生发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进而社会经济结构革新演进。跟过去有过的互联网+或者大数

范式 xai 研究型大学 杨斌 底数 2025-03-18 18:54  3

清华副校长杨斌:不是AI+,AI该放在指数位置上

AI+(人工智能+)的提法越来越多,用来刻划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或领域深度融合的模式,以提升千行百业、诸般场景的效能、质量、创新力与竞争力。这么一“+”,新的产品和服务乃至商业模式创生发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进而社会经济结构革新演进。跟过去有过的互联网+或者大数

范式 清华 研究型大学 杨斌 底数 2025-03-18 08:13  4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作用路径与实践方略

◎摘 要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正在重塑研究型大学创新生态网络、塑造研究型大学智能科研范式、促进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升级、助力研究型大学数智育人。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研究型大学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用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赋能 研究型大学 2025-01-06 13:10  11

中外“非升即走”的区别——在国外保证“升”,在国内强调“走”

根据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

国内 教职 研究型大学 2024-12-12 09:16  10

英国研究型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现状、历史经验及启示

英国研究型大学是英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设有专门的院系作为师资培养机构,注重与中小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培养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倡导学术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各种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项目。古典大学勇于突破学术传统,推动教师教育的大学化改革;城市大学积极与地方政

英国 教师 研究型大学 2024-12-09 00:02  10

“非升即走”中外流变史:在国外保证“升”,在国内强调“走”

根据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

国内 中外流变 研究型大学 2024-11-29 06:2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