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美,无用的乐趣
·还可以观赏晨雾在青瓦上弥漫,聆听夜雪将竹枝压断,轻抚老墙的苔痕,细数风中的铜铃,把旧茶壶捧在手心,看热气使窗上的冰花变得柔软,躺在藤椅里晒太阳,任由猫爪弄乱案头的诗稿,甚至发一阵呆让思绪随着飘荡的云朵飘落到不知名的山坳。
·还可以观赏晨雾在青瓦上弥漫,聆听夜雪将竹枝压断,轻抚老墙的苔痕,细数风中的铜铃,把旧茶壶捧在手心,看热气使窗上的冰花变得柔软,躺在藤椅里晒太阳,任由猫爪弄乱案头的诗稿,甚至发一阵呆让思绪随着飘荡的云朵飘落到不知名的山坳。
汪晓东,男,汉族,笔名山岚,1962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潜口,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原供职徽州区政府,任三级调研员。1981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歙县教育志》编辑、徽州区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徽州区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共徽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文物管理局局
晨起梳妆时,总爱看铜镜里那缕垂在胸前的碎发。它总是不安分地翘着,任凭檀木梳齿如何温柔地拂过,待我转身去取耳坠的功夫,又悄悄卷起俏皮的弧度。后来才明白,这缕碎发原是照见了我的性子——总被世间的风牵着跑,像春日里追纸鸢的孩童,以为攥紧了线轴就能握住整个天空。
读到这样的诗句,仿佛看见烟火人间里游走的诗魂。这些字句用最朴素的意象,凿开了生活的禅意之门。在此献上几缕同样淬炼自人间烟火的诗思:
叶舞汤旋,氤氲起、香盈小阁。临此境、俗尘渐远,妄愁皆落。细嗅茗香思旧事,慢斟杯盏消离索。任窗外、风过卷残云,喧嚣弱。
世人常误解温柔为软弱,视作棱角被岁月磨损的委曲求全。殊不知真正的温柔,是尝遍人情冷暖、看尽世态炎凉后,内心淬炼出的澄明力量。
汪曾祺先生曾说:“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好天气。”一句话,道尽了生活的真谛。想来也是,人生短暂,我们不过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既然如此,何不喝一盏清茶、饮一碗热汤、享受下微风轻拂的好天气,这样的时光,想想就让人心生向往。这些微小却美好的事物,是大自然的温柔
人生,如同一幅细腻悠长的画卷,缓缓铺展在岁月的案头。画卷之上,有浓墨重彩的遇见,亦有淡墨轻描的等待。此生,便是在这遇见与等待的交织中,绘就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风景。
苔痕爬上青石,竹影筛落的日影在经卷上流转,银铫子初沸,茶烟氤氲成云气,此时,山居者以为远离了红尘。其实,这种刻意营造的澄明,就像那琉璃盏中的倒影——清透却易碎。
元丰三年的长江水挟着汴梁的余温,在黄州城外拐了个锋利的弯。苏轼踩着残冬的薄冰上岸时,官袍上还沾着御史台的墨渍。那些被指作"讥谤先朝"的诗文残稿,此刻正在押解差役的包袱里簌簌作响,像极了寒鸦啄食雪粒的声音。"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的虚衔悬在江风中,倒比城头戍卒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