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关于语文学习的45条建议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一粒种子》等。早年任小学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开始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编著了多套中小学语文教材。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一粒种子》等。早年任小学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开始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编著了多套中小学语文教材。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真正的教育者如同深耕的农人,懂得每颗种子都有独特的生长密码。“百年树人”的智慧,正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以爱心耐心满足、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静待花开,等待成长。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自2003年起航,犹如一股温润如玉的文学清泉,悄然渗透进无数青春的心扉,点燃了他们对文字艺术的炽热情感与不懈追求。这不仅是一场赛事的庆典,更是对叶圣陶先生教育智慧的崇高致敬与深远传播,它宛若一座桥梁,横跨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彼岸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和研究领域奋进的历程,大致可分为探索期(1912—1922年)、收获期(1923—1937年)、反思期(1938—1948年)、创新期(1949—1966年)、展望期(1978—1988年)五个时期。
叶圣陶这首朗朗上口、意境丰富的儿歌,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名篇,深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喜欢。儿歌写于1955年,在日记中叶圣陶特意写道:“夕得一首,自以为得意,录之。题为《小小的船》。多有叠字,多用ㄢ(现在的‘an’)韵字,意极浅显,而情境不枯燥,适于儿
本文转自“木铎语文”公众号,1948年5月,《中学生》月刊为纪念总200期出版,编辑增刊《中学生手册》。手册《中学各科学习法》栏之《国文》篇,由叶圣陶撰。旨在阅读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小编删除。
方宗熙(1912年—1985年),福建云霄人,笔名少青,生物学家。1947年秋,方宗熙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研究人类遗传学,1949年底获遗传学博士学位。1950年12月,方宗熙回国后,结识了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两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只要能够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有主题,坚持这样,反复练习,就能写出一篇又一篇好文章呀。
叶圣陶这首朗朗上口、意境丰富的儿歌,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名篇,深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喜欢。儿歌写于1955年,在日记中叶圣陶特意写道:“夕得一首,自以为得意,录之。题为《小小的船》。多有叠字,多用ㄢ(现在的‘an’)韵字,意极浅显,而情境不枯燥,适于儿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他自己则说他“我不是什么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语文工作者”。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30周年(1894年10月28日),为了了解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我拜读了很多评介他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张中行的《学而不
院子,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我们寻求内心平静与安宁的场所。回归自然、简单而又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