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230种海洋巨型病毒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生物信息工具BEREN,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在海洋宏基因组数据集中识别出230种新型巨型病毒,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表征。此前,因生物信息学流程局限,巨型病毒长期未被充分检测。这种新工具能从庞大的公共DNA测序数据集中高效识别巨型病毒基因组。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生物信息工具BEREN,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在海洋宏基因组数据集中识别出230种新型巨型病毒,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表征。此前,因生物信息学流程局限,巨型病毒长期未被充分检测。这种新工具能从庞大的公共DNA测序数据集中高效识别巨型病毒基因组。
巨型病毒(Giant Viruses),又称大病毒,是一类近年来才被科学界广泛认识的特殊病毒群体。尽管科学家们知道巨型病毒的存在,但对它们在海洋中的普遍性、多样性和具体功能了解甚少。
2025年5月全国新冠疫情呈现较大波动:单月新增确诊病例升至44万例,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攀升至23.8%。值得关注的是,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NB.1.8.1已成为主要流行株(占比约90%),或与传播力增强相关。疫情在5月26日达阶段高峰后小幅回落
科学家们发现了潜伏在海水中的 200 多种新的巨型病毒,这些病毒不仅有助于塑造海洋生态系统,还有助于纵藻类的光合作用。这些曾经在科学界几乎看不到的大型病毒现在正在使用强大的超级计算和一种名为 BEREN 的新工具被曝光。通过研究这些病毒,研究人员希望预测有害的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又抬头”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市民和网友的关注。5月28日,记者走访了云浮市人民医院,就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相关问题,向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伙桂进行了咨询。
5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2025年4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报告显示,4月1日至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
2024年8月22日,《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文章《人工智能与生物安全:构建治理框架势在必行》(AI and biosecurity: The need for governance),探讨了人工智能模型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潜在风险及治理框
5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2025年4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报告显示,4月1日至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
5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2025年4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报告显示,4月1日至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
5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2025年4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报告显示,4月1日至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面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面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面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面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最近关于新冠又开始上热搜了,那么到底是有人散播谣言,还是新冠又来了呢?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大家危言耸听,但是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一个消息,原来新冠是真的再次出现了。
以GPT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语言模型通过对海量文本的学习,具备了生成和理解复杂语言的能力,深刻的变革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而我们人类的语言和生命的语言DNA本质上都是序列信息。基于这种相似性,语言模型在基因组学领域也有了诸多应用,例如功能基因的标注和调控片段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