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材资讯】彭练矛院士团队,碳纳米管又有新应用
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胡又凡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CNT)的可重构柔性互补电路,通过可逆电静电掺杂技术实现场效应晶体管(TFT)的P/N极性配置。初始器件为常规P型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在通道区域覆盖Y₂O₃钝化层后施加和移除聚合物掺杂层来实现极性配置
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胡又凡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CNT)的可重构柔性互补电路,通过可逆电静电掺杂技术实现场效应晶体管(TFT)的P/N极性配置。初始器件为常规P型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在通道区域覆盖Y₂O₃钝化层后施加和移除聚合物掺杂层来实现极性配置
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研究人员已广泛报道了基于各种微结构的传统柔性传感器。然而,其高制造成本显著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我们受人体皮肤棘层结构的启发,鲁东大学陈雪叶教授团队在《J. Mater. Chem. C》期刊发表名为“
继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中美关税战进入90天的休战期后,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罢手,中美科技战又重新成为焦点。就在会谈后的第二天,5月1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文件,撤销拜登签署的《AI扩散规则》,同时宣布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对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全球
继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中美关税战进入90天的休战期后,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罢手,中美科技战又重新成为焦点。就在会谈后的第二天,5月1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文件,撤销拜登签署的《AI扩散规则》,同时宣布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对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全球
单壁碳纳米管(SWNTs)因其高强度和优异的电磁性能而闻名,为下一代蜂窝结构雷达吸波材料(HRAMs)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然而,将SWNTs集成到HRAMs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分散性差、洗脱损失以及缺乏可扩展且兼容的制备方法。本文,北京大学高鑫 助理教授、张锦
继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中美关税战进入90天的休战期后,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罢手,中美科技战又重新成为焦点。就在会谈后的第二天,5月1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文件,撤销拜登签署的《AI扩散规则》,同时宣布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对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全球
继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中美关税战进入90天的休战期后,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罢手,中美科技战又重新成为焦点。就在会谈后的第二天,5月1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文件,撤销拜登签署的《AI扩散规则》,同时宣布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对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全球
在2025年易贸汽车产业大会的璀璨舞台上,全球材料科学巨头陶氏公司(纽交所代码:DOW)以其创新的高性能有机硅解决方案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展会于杭州大会展中心盛大举行,陶氏公司占据7-006、7-009展位,全面展示了专为智能汽车打造的系列有机硅产品,旨
尽管对碳纳米纤维(CNF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其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相对较差,还不足以满足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标准。将独特的类竹氮掺杂碳纳米管(BN-CNTs)与 CNF 复合可有效提高导电性和电化学特性。本文,安徽大学Chunyan Xu、牛和林 教授课题
科技媒体 scitechdaily 昨日(5 月 30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种更安全、高效的全有机太阳能电池(All-Organic Solar Cells,AOSCs),通过新型电极和层压技术,将能量转换效率(PCE)提升至 8.7%,是传
在应对全球性水资源短缺的战略布局中,氧化石墨烯(GO)基分离膜技术被公认为下一代高效纳滤系统的革命性材料。这种具有原子级精度的层状结构可构建亚纳米级筛分通道,展现出优于传统膜材料的分离精度与水通量优势。然而,当面对工业级高压纳滤环境(操作压力达数十bar)时,
电池型阳极与电容器型阴极的配置已被证实可有效提升锂离子电容器(LICs)的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电极反应动力学与容量之间的失配限制了LICs的发展。而快速且高效地制备适用于LICs阳极与阴极的碳基复合电极材料仍是一大关键难题。本文,兰州大学拜永孝 教授团队在《A
投资方为厦门高新投旗下厦门高新创臻一期基金。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设备购置、智能化改造及产能提升。
王辉, 陈睿鹏, 余志雪, 贺越, 张帆, 熊本海. 基于卟啉和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的场效应气体传感器检测草莓恶疫霉[J].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 4(3): 143-151.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ABs)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在下一代可持续能源储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空气阴极的缓慢动力学阻碍了其能量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本文,江西理工大学Ting Liu、尹艳红 副教授、吴子平 教授等在《Carbon》期刊发表名为“R
透射电镜是基于电子束与超薄样品相互作用。它利用电子加速枪产生高能电子束,经过电磁透镜聚焦和准直后照射到超薄样品上。样品中不同区域的原子对电子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导致透过样品后的电子束强度分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电子束投射到荧光屏或探测器上,形成具有不同明暗对
当芬兰碳纳米管技术公司Canatu的上市钟声穿透赫尔辛基交易所穹顶,这不仅是创始人团队与亚盛资本共享香槟的时刻,更标志着中国跨境投资机构在碳纳米材料赛道的一次成功出击。亚盛资本的方舟,也再添一颗压舱石。
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是由单层石墨烯卷曲形成的管状纳米材料,其直径通常在0.4-2nm之间[1]。自1993年首次合成以来,SWCNTs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05cm2/V·s
高透明度对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升了设备在日常佩戴中的舒适性,还为人体健康监测提供了更精准的视觉体验。这类材料需兼具高透光率、优异的电学性能、高柔韧性、出色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而碳纳米管能很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因此是面向可穿戴设备的理想导电材料。
本研究聚焦于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的创新设计与制造,提出采用碳氮化锆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结合 3D 打印技术在真空环境中构建空心穹顶网状叶片,并以五碳化四钽铪包裹、充入氩气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材料特性、叶片结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过程,通过理论分析、模拟计算与实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