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众事业变成大众事业——古籍保护专家张志清回乡谈古籍保护和活化
“我祖籍天津,每次来天津都是回家。这次获聘天津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为故乡服务尽力,我感到非常幸福。天津古籍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前列,我们以后共同努力把天津的古籍保护事业推向更高水平。”日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天津情缘和关于古籍保护
“我祖籍天津,每次来天津都是回家。这次获聘天津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为故乡服务尽力,我感到非常幸福。天津古籍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前列,我们以后共同努力把天津的古籍保护事业推向更高水平。”日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天津情缘和关于古籍保护
聊城西南隅的杨氏宅院内,古色古香的“海源阁”坐落其中。清末四大藏书楼中,唯有海源阁崛起于北方,这里历史藏书曾达4300余种、28万余卷,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聊城西南隅的杨氏宅院内,古色古香的“海源阁”坐落其中。清末四大藏书楼中,唯有海源阁崛起于北方,这里历史藏书曾达4300余种、28万余卷,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27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草案)》正式提请审议。作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古籍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四川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推进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5月26日,“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河北站活动在河北大学启动并举办了首场活动。此项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
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巩金龙在仪式上表示,古籍保护研究院建院七年以来,在党中央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决策的指导下,在学校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行动的支持下取得系列成绩。期望古籍保护研究院能在新时代古籍保护事业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以扎实举措助推数智时代古
5月16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大理大学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云南站首场活动在大理大学顺利启动。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王红蕾,
5月16日,首都图书馆(以下简称首图)馆长毛雅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师生带来《科技助力古籍活化和传播》的专题讲座。讲座结合首图古籍活化和传播的实践案例,从中华古籍的魅力、中华古籍发展史、科技助力古籍活化与传播等三个方面,向现场师生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在古籍保护领
北京市 高校 古籍 古籍保护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2025-05-17 17:18 6
近年来,延边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积极改善古籍收藏、保护和研究条件,深入挖掘馆藏古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和价值,推动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
今天(11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云,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杨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