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和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什么影响,如何预防?
虽然衰老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因常伴随肌肉质量、力量下降以及体脂增加等,最终会导致虚弱、跌倒、残疾、社会孤立和住院风险增加。
虽然衰老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因常伴随肌肉质量、力量下降以及体脂增加等,最终会导致虚弱、跌倒、残疾、社会孤立和住院风险增加。
T2DM患者的增加有很多原因,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城市化、相关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及表观遗传因素,以及各种行为和环境风险因素的混合等。
随着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攀升,我们预测与糖尿病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相应的医疗开销也会随之上升,其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想象一下,周末窝在沙发上看剧,手边放着一袋薯片、一瓶汽水,嘴里嚼着甜甜的饼干,生活别提多惬意。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超市货架上的“美味搭档”背后,可能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食品添加剂——那些让食物更好吃、更耐放的小能手,最近被科学家盯上了。一项发表在《PLOS M
医学、糖尿病、血糖、保健和人们的概念-cMedicine, diabetes, glycemia,
糖尿病不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死率被列为世界第九大死亡原因,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我国年度糖尿病相关医疗卫生支出达上千亿,位居世界第二位。
糖尿病(DM)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在我国T2DM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
2025年4月7~10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糖尿病大会将在曼谷盛大召开。作为全球糖尿病领域最重要的盛会之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糖尿病研究、治疗与护理的最新进展。本刊特别整理了此次大会的亮点,以飨读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了首部《全球2型糖尿病指南》[1],并于2017年发布了面向初级保健医师的更新版[2]。从那时起,T2DM管理经历了较大转变,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时隔8年更新的《IDF 2025全球2型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3](以下简称
刚刚,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更新并颁布了2025年版全球2型糖尿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如下图)。基于现有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证据,新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新的推荐建议。
二甲双胍应用临床已经有6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也是全球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1]
近年来,SGLT2抑制剂类药物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尤其是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这两种药物,更是在国内外指南中屡次被提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2025 年 4 月 8 日,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吴浩团队与瑞典哥德堡大学Fredrik Bäckhed团队合作,在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metabolome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餐后血糖(即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长期餐后高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那么,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多少算达标?哪些习惯会导致血糖飙升?又该如何保持血糖稳定?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尿病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餐后血糖(即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长期餐后高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那么,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多少算达标?哪些习惯会导致血糖飙升?又该如何保持血糖稳定?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糖尿病虽然需要长期管理,但并非一定要依赖药物。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许多糖友(尤其是早期2型糖尿病)可以显著改善血糖,甚至减少或停用降糖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6个不花钱、不吃药的有效降糖方法,全部有科学依据支持,坚持执行,血糖会越来越好!
人类酿酒的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从现在的伊朗出土的。考古学家们在伊朗扎格罗斯山脉发现了含有酒石酸残留物的陶罐。酒石酸是一种存在于葡萄中的化合物,这表明该地区至少在8000年前就开始酿酒了。
日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了第11版全球糖尿病最新数据。根据最新地图集数据,全球范围内,近1/9的成年人(5.89亿)患有糖尿病,其中约2.52亿人并不知晓自己已患病,他们面临着更高的并发症和过早死亡风险。报告中的一系列数字再次为我们带来警醒:“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