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寿命新解:霍金辐射下,最后一批恒星或将在10^78年后消逝
近期,科技界传来了一项引人深思的新发现。一项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三位科学家主导的研究,通过对霍金辐射现象的深入探索,重新评估了宇宙中恒星残骸的寿命,进而对宇宙的终极命运提出了新的见解。
近期,科技界传来了一项引人深思的新发现。一项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三位科学家主导的研究,通过对霍金辐射现象的深入探索,重新评估了宇宙中恒星残骸的寿命,进而对宇宙的终极命运提出了新的见解。
近期,一项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科学家团队进行的研究,对宇宙的寿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这项研究通过深入探索霍金辐射现象,重新评估了宇宙中各类恒星残骸的寿命,进而对宇宙的未来命运做出了更为紧迫的预测。
科技媒体 phys 于 5 月 12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最新研究表明,科学家通过计算白矮星蒸发所需时间,重新估算了宇宙的寿命,认为宇宙的衰亡速度比此前预测的要快得多。
纽约市法尔廷里研究所的一支研究团队经过计算得出,磁星(一种被称为中子星的具有极高磁场的坍缩星)所释放的巨大耀斑,可能是人们一直寻找的、能生成宇宙中重元素的“宇宙熔炉”。仅一个这样的巨大耀斑就能产生相当于一颗行星数量的黄金、铂金和铀。
2023年,来自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的科学家曾经提出,无需事件视界,时空曲率本身就能导致黑洞蒸发,而中子星等其他天体会通过类似霍金辐射的过程蒸发。
10^78年,这不是某个科幻小说中的时间,而是三位荷兰科学家最新计算的宇宙最终寿命。三位科学家——黑洞专家Heino Falcke、量子物理学家Michael Wondrak和数学家Walter van Suijlekom——刚刚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此前关于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通常是质量为8到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燃烧掉核心的氢后,它会经历一系列更重元素的核聚变过程,逐渐形成一个由铁组成的核心。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秘密。近日,一项关于中子星“4U 1820-30”的最新研究,再次将人类的目光聚焦于这片神秘的领域。这项由丹麦理工大学(DTU)主导的研究,利用国际空间站(ISS)上的X射线望远镜“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ICER)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当中子星与黑洞相遇,一场壮丽而可怕的灾难便悄然上演。这两种极端致密的天体相互作用,不仅揭示了宇宙中天体物理的极端现象,也为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