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饥荒时,鱼虾满河,为何百姓宁吃草根、啃树皮,也不去抓鱼虾?
历史上每次大饥荒,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里明明有鱼有虾,老百姓却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挖草根,也不去抓鱼。这看起来很不合理,毕竟都快饿死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清朝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饿死了上千万人,黄河里的鱼却依然游得欢快。民国时期河南大饥荒,淮河水域鱼虾
历史上每次大饥荒,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里明明有鱼有虾,老百姓却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挖草根,也不去抓鱼。这看起来很不合理,毕竟都快饿死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清朝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饿死了上千万人,黄河里的鱼却依然游得欢快。民国时期河南大饥荒,淮河水域鱼虾
粮价一斛米竟高达一万钱,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父母在饥饿的逼迫下,不忍心吃掉自己的孩子,只能与别家交换子女,以此维持生存,这种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令人痛心疾首,也深刻反映出当时饥荒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