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重寻胡适思想历程
从1917年到1962年,胡适无论在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于中心的位置,他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更广阔,他观察世变的角度自然也与众不同。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题,他的西洋哲学
从1917年到1962年,胡适无论在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于中心的位置,他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更广阔,他观察世变的角度自然也与众不同。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题,他的西洋哲学
正如《周易》三易之理(不易、变易、简易)与《大学》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暗合,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智慧传承,始终在“专、转、传”的辩证运动中生生不息。
“Canary”——金丝雀,因其美丽娇贵而被宫廷养在笼中观赏,特定投喂,久而久之,即使打开笼子,鸟儿也不飞走了。在世界文学语境中,金丝雀被广泛用于娇贵女性的隐喻。而将元春比作“笼中的金丝雀”,这一意象精准勾勒出其在封建体制中“华贵囚笼”里的生存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