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疫苗PGV001,50%的患者活过5年,25%的患者体内无病灶!
对于恶性肿瘤来说,目前常见的治疗措施是化疗、放疗、靶向药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所有直接或间接通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治疗都是免疫治疗,由于PD-1抑制剂的总体治疗应答率不是特别高,患者的生存期相比标准化疗
对于恶性肿瘤来说,目前常见的治疗措施是化疗、放疗、靶向药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所有直接或间接通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治疗都是免疫治疗,由于PD-1抑制剂的总体治疗应答率不是特别高,患者的生存期相比标准化疗
最近,医学领域又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2025年3月11日,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溶瘤病毒治疗晚期癌症的重大研究成果,一时间引发了全球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在某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这些疗法无反应或最终产生耐药性。近日,一项发表在《Cancer Disc
1 月 18 日,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顶尖期刊《Cell》在线正式发表了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永祥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Hyperacute rejection-engineered oncolytic virus for interv
黑磷(BP)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力。BP具有独特的光响应性、高表面积体积比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药物递送、光热疗法(PDT)和光动力疗法(PTT)的理想候选材料。
癌症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合成致死策略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深入探讨了合成致死的概念、基于现代 CRISPR–Cas9 技术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在合成致死研究中的应用、合成致死策略在 DNA 损伤反应途径、表观遗传、代谢和增殖途径
直接靶向肿瘤细胞:单克隆抗体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生长。例如,它们可以标记癌细胞,使免疫系统细胞更容易识别并攻击这些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