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古代中了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古代,没有一个好的家庭,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拼出一条“血路”,那么这条“血路”便是古代森严的科举制,考试的排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本应该是获得状元的人最光荣,可在当时获得探花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原因是因为在探花的背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古代 不成文 读书人 探花 殿试 2025-04-17 17:40  2

宋仁宗的殿试改革,读书人张元功不可没,只是史书对他进行了屏蔽

北宋仁宗景祐年春,汴梁城的金明池畔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众多王公大臣和富贵人家的女儿们盛装打扮,与家人一同翘首以待“榜下捉婿”的盛况。这一天是科举考试放榜的日子,能够抢到状元郎无疑是莫大的荣幸,即便只是抢到一个进士,也是家族的荣耀。

读书人 张元 殿试 宋仁宗 张元功不可没 2025-04-06 08:00  4

欧阳修:北宋文坛“斜杠顶流”,把殿试玩成“职场变形记”

若论北宋最会“跨界”的斜杠宗师,欧阳修必须榜上有名。这位14岁靠“裸考”逆袭的寒门神童,前半生把科举考场刷成“连中三元”副本,后半生用改革奏折和《醉翁亭记》横扫文坛,顺带捧出苏轼、曾巩等顶流徒弟——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既能怼皇帝搞新政,又能写“庭院深深深几许”撩动

北宋 斜杠 文坛 欧阳修 殿试 2025-03-29 09:30  3

看了下崇祯皇帝在殿试时出的题目,有点颠覆认知

原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 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而三韩不守,其故何欤?目今三协关宁,以及登津等处,各宿重兵以防虏也。 奴不灭,兵不可撤,饷不可减。 今欲灭敌恢疆,何策

关宁 殿试 崇祯皇帝 士习 枢密使 2025-02-26 23:03  3

殿试制度化:科举制度的巅峰与中国古代选官的智慧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而殿试的制度化,作为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环,不仅是对考生才华的最终检验,更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创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殿试制度化的背景、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古代 制度化 殿试 选官 殿试制度化 2025-03-24 20:20  3

古代公务员考试如何打分

位于西安回民街的高家大院是清代同治十年殿试榜眼高岳崧故居。老小孩年初携家人游览时,北客房正以高岳崧的科举经历为主线,展出科举制度及有关用品。其中有一张第一甲第一名的殿试答卷(复制品),旁边有一份对殿试答卷的介绍文字,关于阅卷这样写道:“读卷官阅卷,按以下五等标

古代 公务员考试 清代 殿试 高岳崧 2025-03-19 21:07  4

童试、解试、省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科举的那些事儿

先秦以前,官员主要是世卿世禄,汉朝实行举制和征辟制,也就是地方官员的推荐,魏晋南北朝则是九品中正制,但都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弊端甚多。直到隋场帝杨广,他创造性的发明科举制度,居功至伟。隋朝科举一共有十科,到唐朝初年逐渐发展至五十余科,经过武则天的大胆改革,进士

殿试 会试 省试 解试 童试 2025-03-14 15:39  3

独眼丑汉进入殿试,乾隆出对联刁难,刘凤诰:我丑也能当探花

比如去面试,长相便是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如果两个人能力相当,只能录取一个的话,想必长相出众的人被录取的机率更大一些,再比如跑龙套的众多演员里,两人演技相当,导演基本上也会选择长相比较漂亮的,甚至有时候,即便演技不行,长得漂亮也能得到导演的青睐。

探花 乾隆 刘凤诰 殿试 对联刁难 2025-03-10 08:2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