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1例输入性疟疾确诊,15年无本地病例输入风险仍要防
近日,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成功抢救一例非洲输入性脑型疟疾危重病例,这一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疟疾防控上。南都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获悉,东莞已连续1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但随着与境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病例风险仍需高度警惕。
近日,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成功抢救一例非洲输入性脑型疟疾危重病例,这一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疟疾防控上。南都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获悉,东莞已连续1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但随着与境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病例风险仍需高度警惕。
检验指标更令人心惊: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疯狂下降(血红蛋白从138g/L下降至83g/L,血小板从159×10^9/L下降至16×10^9/L),血涂片找到恶性疟原虫,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凶险的非洲“杀手”:脑型疟疾。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近日公示,麒麟科创园中科南京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抗疟新药“奎斯诺片”治疗耐药性重症疟疾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的严重传染病。美国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上发表论文说,有些成年人感染恶性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之一)后,并不会立刻出现症状,但这些疟原虫可能会被蚊子随血液吸走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关闭自身关键基因等方式,使其长时间不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该研究成果或为解决疟疾的慢性无症状感染问题提供新思路。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重大寄生虫病。2021年,WHO公布我国获得消除本土疟疾的认证[1]。但由于我国海外劳务输出、旅游及联合国维和等人员逐年增多[2],非洲已成为我国输入性疟疾的主要来源[3]。因此,疟原虫感染仍然是防控治疗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