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顶流”之作——《古墨帖》
《古墨帖》为日常信札,尺寸小巧,却满溢雅趣。释文“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粲生光。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章。子昂”,短短数语,勾勒出文人磨墨、弄墨的闲适场景,尽显赵孟頫的书法功底与生活情调。
《古墨帖》为日常信札,尺寸小巧,却满溢雅趣。释文“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粲生光。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章。子昂”,短短数语,勾勒出文人磨墨、弄墨的闲适场景,尽显赵孟頫的书法功底与生活情调。
所有购入周深专辑《反深代词》兑换图文出品精装SET以及相关物料的米子,近期请留意vd物流信息,快递单号已全部上传完毕。
当硬笔遇上“静气”:实用工具背后的文化张力若将毛笔书法的笔法、墨法、章法直接套用于硬笔,难免显得“水土不服”——硬笔的单一用笔、缺乏连带性,注定其无法复刻毛笔的千变万化。但若论及实用性,硬笔书法却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肌理:从学生课堂笔记到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曾在多所小学、中学及西北大学任教。1930年起,先后担任之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在近半个世纪中,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词
提要:此信札的书写者是时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大名鼎鼎的胡适;上款人则是当时的外交部长王世杰和交通部常务次长彭学沛。仅看这三位的职位,若于当下,一定是绝密。阅读信中的内容,果然涉及机密:近四百字的胡适亲笔,涉及当时的中美两国元首,即罗斯福和蒋介石,此外,还有时任
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与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但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反思。以胡适、沈兼士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整理国故”主张,试图以科学方法重新梳理传统学术,实现“再造文明”的目标。这一思潮成为国学门成立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