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放映员曾在七八十年代可是“香饽饽”?
“一有听珍器,二有方向盘,三当放唤员”,这句老话在过去可是广为流传。回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身为“八大员”之一的露天电影放映员,那可是相当热门的职业!男女青年在寻觅伴侣时,都将他们视作理想对象。要知道,在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大环境下,放映员就像黑暗
“一有听珍器,二有方向盘,三当放唤员”,这句老话在过去可是广为流传。回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身为“八大员”之一的露天电影放映员,那可是相当热门的职业!男女青年在寻觅伴侣时,都将他们视作理想对象。要知道,在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大环境下,放映员就像黑暗
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是聆听珍稀器物之音,二是手握方向盘,三是成为广播通讯员。在七八十年代,农村露天电影的放映员,也就是“八大员”里的放映员,是男女青年找对象时的理想选择。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电影放映员很受欢迎,找媳妇也比较容易。露天电影的情景至今仍
每当太阳西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孙会岭的面包车总会准时出现在村口。车门开合间,银幕架、放映机、30个小板凳依次落地,支起一座微型影院。今年43岁的孙会岭,自2008年农村公益电影项目启动以来,便投身电影放映工作。作为邢台市巨鹿县22个村庄的电影放映员,他累计为
夜幕降临,光影流转间,在距离泉州市区150多公里外的偏远山区永春县蓬壶镇高峰村,一台投映仪、一束灯光,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也让乡村的夜晚也开始有滋有味了。
原农村公社电影放映员(通常被称为“公社放映员”)是中国上世纪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4年)负责为农村地区播放电影的文化工作者。他们的境遇变迁确实反映了社会转型中的个体命运,其“不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电影诞生以来,他第一次把银幕挂在了平均海拔 4000 多米的喜马拉雅山麓。他为新疆第一次放映电影时,当时的老百姓不敢从发电机线旁走过,老百姓认为电影上的人和物都在电线里,怕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