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政通四海》出中译本,聚焦清代公文和朝贡体系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是1939年至1941年间费正清和邓嗣禹合作发表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三篇文章集结而成的一本关于清代行政方面的著作,是费正清目前为数不多尚未有中译本的英文著作之一。这本书聚焦于三个主题,分别是清代公文的传递、清代公文的种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是1939年至1941年间费正清和邓嗣禹合作发表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三篇文章集结而成的一本关于清代行政方面的著作,是费正清目前为数不多尚未有中译本的英文著作之一。这本书聚焦于三个主题,分别是清代公文的传递、清代公文的种
1855年的宁波夏日,潮湿闷热,英国领事馆见习翻译赫德的内心同样燥热难忍。这座通商口岸仅有22位外国居民,相比不甚舒适的居所,肉体的苦闷更为要命。他在日记中坦白:“我渴望有女孩在房中,高兴时便抚摸她……这里的一夫多妻制解决了烦恼,英国女孩可不会容忍这些。”怡和
史沫特莱被誉为“熟知中国事实真相的、为数不多的外国作家之一”。整个20世纪30年代即她在中国的岁月,她不断为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报刊撰写文章,并著书出版,报道中国革命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晚年回忆录中对史沫特莱与斯诺的著述作了这样的对比评价:“
史沫特莱被誉为“熟知中国事实真相的、为数不多的外国作家之一”。整个20世纪30年代即她在中国的岁月,她不断为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报刊撰写文章,并著书出版,报道中国革命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晚年回忆录中对史沫特莱与斯诺的著述作了这样的对比评价:“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长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得以进入中国内地,接触中国国内逐渐开放的档案资料,以及直接到中国村落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口述史访谈和田野调查。这对美国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具体学科在内的“中国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美国的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长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得以进入中国内地,接触中国国内逐渐开放的档案资料,以及直接到中国村落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口述史访谈和田野调查。这对美国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具体学科在内的“中国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美国的
世界对中国的好感度上升明显,各国民间对中国的正面看法也越来越多。二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从被误解到被追捧、从被动解释到主动定义的华丽转身,中国正凭借着硬核实力和从容姿态,重塑着世界对我们的认知。
中国传统思想在理论上寻求“文”和“武”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含有文明、文学、文化、文雅等意思,而“武”在不同语境中可指军事才能、武功、体力等。春秋时期最知名的兵家人物孙子(前 544—前470)主张“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这种发政施仁(文)和严刑峻
\x26lt;a target=\x26quot;_blank\x26quot; class=\x26quot;weapp_text_link\x26quot; data-miniprogram-type=\x26quot;text\x26quo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