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工作日记】以实干践行初心 贡献青春力量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怀揣着对基层的无限憧憬与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我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初来乍到,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村民们探究的眼神,我明白唯有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怀揣着对基层的无限憧憬与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我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初来乍到,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村民们探究的眼神,我明白唯有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
尽管公务员一直以来备受追捧,但如果真的要对这些“铁饭碗”岗位进行排名,第一名并不是公务员。2025 年“铁饭碗”职业排名发生较大变化,传统“铁饭碗之王”公务员排名下滑(部分榜单跌至第八或第九),教师因人口出生率下降、退出机制实施等因素跌至第十。
谈及职业方向规划时,乔一迪表示:“研究生阶段,我先后在国企法务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实习,这些经历都是我探索职业方向的过程。”在实践中,她逐渐发现自己更热衷于法律研究,而新疆政法学院恰好为她提供了深耕法律研究、践行教育理想的平台。尽管赴疆意味着要告别城市繁华、增加归
近日,一场以“果然有约共成长 童学携手助振兴”为主题的选调生教育帮扶活动在湖南攸县菜花坪镇开展。来自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湘潭大学“三下乡”团队与“实训攸州”大学生汇聚的青春力量,以特色水果产业为纽带,为乡村孩童开启了一堂融合产业认知与科学启迪的“田间课
12年前,一次蹭讲座经历让化学系硕士生莫书利与甘肃结缘。那一刻,甘肃于他而言,不再是地图上遥远一隅,而是他心中的召唤。那年毕业,他成为甘肃省定向选调生。
为进一步优化市级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等有关规定,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下半年部分市级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青年要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在基层的沃土里深耕。2019年起,朔州市应县88名选调生投身乡村一线,在丈量田埂,倾听民声中成长,在解决“鸡毛蒜皮”推动实事中淬炼。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走进田间农家,倾听沾露珠、冒热气、带温度的基层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我也是研究生毕业走的选调生,说实话毕业那年还是很焦虑迷茫的,甚至比考研那段时间还要焦虑,当初辛辛苦苦考的研究生怎么也毕业后还是没有方向,工作也没有自己理想中那么好。就在这段时期,我的导师给我说:“你有没有想法去考选调生?”就这么一句话,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5年盛夏,6名来自姚渡镇的年轻选调生带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跨越巴山蜀水,奔赴齐鲁大地。在7天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青岛、威海、烟台。
公开遴选职位为市直机关科级领导职务和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相当职级层次职位,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符合条件的选调生开展遴选。
一、职位公开遴选职位为市级机关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相当职级层次职位,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符合条件的选调生开展遴选。
还以为学电气只能爬电线杆?这行的职业版图可比你想得辽阔!从国家电网的“铁饭碗”,到芯片行业的高薪赛道,再到新能源车企的黄金风口,电气专业的毕业生简直手握“职场通票”。下面就来盘一盘14个热门发展方向,看看哪个更适合你!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学历贬值学历无用论,说大学毕业也没有工作很多985-211毕业了都去送外卖,学历不如纸,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翻开历史课本你会发现,从隋唐科举到今天的考场,本质从未改变——用一场公平的竞争,把千万考生分流到社会的各个齿轮上,从大数据看我们一起来看
2019 年,来自云南偏远贫困县的“搬砖男孩”林万东以 713 分考入清华大学。
庞众望的家境大家也都知道,母亲瘫痪,父亲精神异常,平时靠捡废品撑起家,高考时以744分考入清华大学,如今时隔多年他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是在央视上,作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土研究生的他声称要科研报国,如今他也在用实际行动来做这一切。
为帮助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做好入职准备。2025年6月5日中午,新闻与传播学院于学院B107召开了2025届选调生行前座谈会暨就业典型分享午餐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洪杰文,2025届班级导师王朝阳、侯晓艳、刘吉桦、刘艺琴及2025届本科生辅导员金旻出席会议,大家在
“什么?99年的都当上副镇长了?!”最近几天,各地干部任前公示名单里,一群1999年出生的年轻人突然刷屏。95后甚至00后扎堆进领导班子,这升职速度让不少80后老同志直呼“破防”。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5月26日至28日,来自赣州市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崇义县的15名省组选调生走进兴国乡镇,开展“追寻红迹悟初心 乡村蝶变展新颜”国情调研活动。
今年5月,我和夫君回到四川老家——甜城内江探亲。正巧阔别多年的中学同窗好友曦原和方惠夫妇也回来了,我们专程去拜望,摆摆龙门阵,聊聊中学时那些逸闻趣事,相见甚欢。我们还有幸得到了曦原亲笔签名的赠书《选调生》。
职场如丛林,年轻干部的成长从不是 “开挂式” 升级,而是像竹子拔节般,伴随着钻土破岩的疼痛。那些加班到凌晨的夜晚、被领导批评的瞬间、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迷茫,都是成长的 “必经关卡”。如何把这些 “痛” 转化为向上的 “力”?这需要看透本质、练出本事、守住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