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年,49岁李清照再婚,被30岁小丈夫掐脖怒吼:你胆敢骗我!
看着眼前这个面目狰狞的男人,李清照心里发毛,蓦地想到了一种动物:
看着眼前这个面目狰狞的男人,李清照心里发毛,蓦地想到了一种动物:
文学少女的暴力输出,在男性赛道玩降维打击。1099年汴京相国寺,15岁的李清照在诗会上甩出《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太学生们还在掉书袋,她直接把婉约词写成悬疑短剧。
能在青史上留名的人,要么是大忠大贤、要么是大奸大恶,但也有一些小人物,通过沾大人物的光,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真是我等凡人羡慕不来的运气,不然怎么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呢。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汴京,十八岁的李清照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点绛唇》,像一缕清风吹过北宋词坛。
昨天,我们读到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去世,她随赵明诚回到青州守孝,李清照也算度过了一段平静且自得其乐的时光。
在历史星河中,李清照宛如一颗独特星辰,其光芒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她才情卓绝,诗词惊艳世人;人生跌宕,经历饱含沧桑。从闺阁少女到乱世遗孀,从幸福婚姻到再嫁风波,她的故事满是争议与传奇。本文将带您走进李清照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她有争议的事件与趣事,领略她在诗词背后
当下流行“厚嫁”,士绅之家要为女儿置备丰厚的嫁妆,这样女儿到了婆家才会被看得起。
《诗经》有言:“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婚姻如同禾苗,需要智慧浇灌;家庭就像港湾,需要用格局经营。真正能够为丈夫带来好运的女人,并不是依附于命运的弱者,而是用自己的能量点燃生活之火的人。她们以坚韧为根,以豁达为叶,在岁月中成长为庇护家庭的乔木。她们自带光芒,以宽
首先,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大学士),是苏轼的门生(后苏门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是三朝宰相(仁宗、英宗、神宗)王珪的女儿,绝对豪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