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团队最新Cell丨多肽组学揭示HIF调控的ERV衍生肽段响应肿瘤免疫机制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突变较少,但也能对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免疫疗法反应显著,表明ccRCC可能存在尚未被发现的特异性抗原。既往研究发现,经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cRCC肿瘤患者中,存在针对ERV衍生肽段的T细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突变较少,但也能对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免疫疗法反应显著,表明ccRCC可能存在尚未被发现的特异性抗原。既往研究发现,经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cRCC肿瘤患者中,存在针对ERV衍生肽段的T细
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开展的功能基因组筛选已确定了与 ICI 耐药相关的多种肿瘤内在驱动因素。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这些发现的实际应用仍受到限制。除了内在机制外,以浸润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存在为特征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已成为
3月22-23日,全球细胞治疗领域顶级盛会 ——第二届博鳌乐城干细胞大会启幕!数百名权威专家齐聚 "细胞治疗第三次医学革命" 现场,共探生命科学前沿突破!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某些癌症类型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但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无反应或最终产生耐药性,这成为免疫治疗进一步推广的主要障碍。
近年来,以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然而,ICI疗法在不同肿瘤病人中的效果差异很大,绝大部分的患者无法产生有效应答,产生应答的患者
以抗 PD-1/PD-L1 单抗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然而,这些免疫疗法只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效。例如,结直肠癌患者通常无法从免疫疗法获得持久的临床益处,这提示了我们,人体内还存在着其他免疫抑制机制。
以抗 PD-1/PD-L1 单抗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然而,这些免疫疗法只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效。例如,结直肠癌患者通常无法从免疫疗法获得持久的临床益处,这提示了我们,人体内还存在着其他免疫抑制机制。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 000万,死亡病例970万;基于人口统计预测,到2050年,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3 500万[1]。肿瘤严重影响居民平均寿命及生活质量,探索新的治疗模式、提高有效率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
近日,一项发表在Nature的工作就从临床样本出发,结合细胞共培养和小鼠实验等发现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那就是它可以通过“传递”突变的线粒体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u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来导致该淋巴细胞老化、
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 environment, T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对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揭示不同的治疗手段与 TME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1 月 8
作为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第一道防线,γδT细胞不仅对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这有助于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
原创 代丝雨 奇点网*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提起促胃癌的微生物,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幽门螺杆菌(Hp)。不过其实胃癌的风险因素也很多,“胃癌菌”肯定也不止这一个。今日,《细胞发现》杂志发表了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贝克曼研究所等
提起促胃癌的微生物,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幽门螺杆菌(Hp)。不过其实胃癌的风险因素也很多,“胃癌菌”肯定也不止这一个。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免疫疗法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法,但超80%的患者仍表现出固有耐药性。因此,进一步探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