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台天文知识进校园 点燃尉犁学子科学梦想
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火热开展之际,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联合尉犁县科协,走进尉犁县第二中学与第一小学,为在校师生献上两场妙趣横生的天文课堂,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宇宙探索之旅。
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火热开展之际,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联合尉犁县科协,走进尉犁县第二中学与第一小学,为在校师生献上两场妙趣横生的天文课堂,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宇宙探索之旅。
基于一站式智能科研平台 ScienceOne,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国家天文台联合研发天文耀发预测大模型 FLARE,瞄准攻克恒星耀发难题,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展示了“AI + 科学”在天文领域的巨大潜力。
据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消息,近期,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观测的天文卫星“悟空”号,首次获得 TeV / n 能区最精确的次级宇宙线硼核能谱,并发现能谱新结构。
近日,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已圆满结束。据统计,今年北京市的获奖名单中,共有20名同学上榜,来自14所学校。
《坤舆万国全图》上有不少天文的资料,世人被欧罗巴,亚美利加,墨瓦蜡泥等西方名字,或者西洋星座代替中国的星座,搞糊涂了,以为是西方的作品。但是忽略了西方没有二十四节气,这是农业立国的中国很古的历法。《坤舆万国全图》的文字、图表中的天文信息,是中国人做的。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吐蕃军队最后攻占了敦煌,敦煌同中原王朝的联系被割断,象征王权的中原历日也无法颁行到那里了。吐蕃使用地支和十二生肖(另有汉族六十甲子改编版)纪年,这既不符合汉人行之已久的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的习惯,也无法满足敦煌汉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于
中华文明五千年脉络中,科学精神如星辰闪耀,历代科学家以人格为炬,照亮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他们的性情与风骨,既承袭着华夏士大夫“格物致知”的仁心,又镌刻着探索者特有的孤勇与笃定。
昨天《藏海传》的灯塔播放量还只有1900左右,结果今天直接飙升到5200多,这走势简直比股票还猛。有网友调侃说,隔壁的剧都快被《藏海传》给“卷”哭了,这播放量增长速度,简直就是开了挂。
5月16日,为期五天的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宁夏一中赵振华、钟朝译两名学子代表西北地区参赛,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展现了塞上学子的天文实力。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基准,将一年划分为24个等份,精准对应自然节律与农事活动。这一跨越千年的天文历法体系,既是先民观察自然的科学成果,也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你以为数学只是加减乘除?其实早在3000年前,中国古人就用一套神秘的"属性数学"体系,破解了宇宙万物的关联法则。这套被《易经》掩盖的智慧,至今仍藏在中医、天文等领域的深处,等待重新被激活。
来自紫东太初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联合开发了天文耀发预测大模型FLARE(Forecasting Light-curve-based Astronomical Records via features Ensemble)。
2024年深圳市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日前走进宝安实验学校,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朱进博士以《天文漫谈》为题,带领该校七年级师生,逐步揭开太阳系内天体的神秘面纱。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秘密。近日,一项关于中子星“4U 1820-30”的最新研究,再次将人类的目光聚焦于这片神秘的领域。这项由丹麦理工大学(DTU)主导的研究,利用国际空间站(ISS)上的X射线望远镜“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ICER)
近几日,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多地发生海水倒灌,有市民发视频称“海龙王做大戏!”海水倒灌后,一些地势较低的街区需要涉水而行,街边的民居变成“海景房”,还有市民的私家车被海水腐蚀。而仅在一个月前,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也曾出现异常增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
近年来,广西北海以及我国多地沿海城市频繁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官方采取的应急措施,探讨天文大潮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