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几个评价太精准,张学良:这就是百分之百的蒋
唐德刚受宠若惊之余,询问张学良为何选中自己,张学良回答,他看过唐德刚写的《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执笔),觉得写得很好,自己虽然没有见过李宗仁,但他太了解蒋介石,而唐德刚笔下所写的蒋介石和李宗仁口中的蒋介石,就是“百分之分百的蒋介石”。张学良翘着大拇
唐德刚受宠若惊之余,询问张学良为何选中自己,张学良回答,他看过唐德刚写的《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执笔),觉得写得很好,自己虽然没有见过李宗仁,但他太了解蒋介石,而唐德刚笔下所写的蒋介石和李宗仁口中的蒋介石,就是“百分之分百的蒋介石”。张学良翘着大拇
白崇禧,1893年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回族家庭,打小就聪明伶俐,立志从军。1911年,他考进广西陆军小学,后来转到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一步步在军界崭露头角。1926年北伐战争,他带着广西部队打得风生水起,立下大功,人称“小诸葛”。到了抗战时期,他参与指挥台儿庄战
“蒋军派系林立,尤以蒋系和桂系之间冲突最为激烈,而目前桂系又得到美国人暗中支持,野心更大。正因双方争夺如此剧烈,而偏偏蒋系大部分主力都聚集在江北,江南以桂系势力居多……蒋军派系争斗,最喜欢隔岸观火,如果我们选择此时过江,则会是主动把桂系拖入到战争的漩涡之中。”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2月3日,在前门广场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举行了庄严的入城仪式。
蒋介石一辈子最憎恨的人,既不是冈村宁次,也不是冯玉祥,甚至也不是李宗仁:抗战胜利后,老蒋八冈村宁次奉为上宾,蒋冯虽然刀兵相见,后来还是拜了把子,老蒋凡事都要给“焕章大哥”三份面子。
在电视剧《解放》中,为给李宗仁竞选民国“副总统”大造声势,作为桂系“二把手”、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以介绍军情为名,组织国大代表们对老蒋心腹陈诚进行一番群起而攻之的声讨:
看过电影《大进军之南线大追歼》的人,对李宗仁与白崇禧深情告别的一幕大都记忆犹新:准备经香港转飞美国的李宗仁在广西同白崇禧话别时,说出了自己最后的“逆耳忠言”:
蒋介石一辈子最憎恨的人,既不是冈村宁次,也不是冯玉祥,甚至也不是李宗仁:抗战胜利后,老蒋八冈村宁次奉为上宾,蒋冯虽然刀兵相见,后来还是拜了把子,老蒋凡事都要给“焕章大哥”三份面子。
1949年渡江战役后,第四野战军以雷霆之势南下,横扫华中。白崇禧麾下的桂系部队,凭借“广西狼兵”的凶悍战力与复杂地形,成为四野南进的最大阻碍。桂系第7军号称“钢军”,曾在北伐中屡建奇功,白崇禧更以“小诸葛”自居,意图依托湘南山地构筑防线,与我军周旋到底。林总设
抗战结束后,老蒋着手对国军实施了一系列大范围的改革与重组,许多地方军阀在这次变革中被吸纳为他的附属力量,诸如川军、粤军以及滇军等队伍。至于桂系,作为老蒋的头号对手,虽在这次重组中幸免于难,依然掌控着广西和安徽等势力范围,但他们用以与老蒋抗衡的桂军,在重组过程中
蒋介石皱起眉头,看了一眼面前的“投共”资料,又看了一眼何应钦,蒋介石忽然举起手中的文件,朝何应钦的脑袋上砸去。
1948年,国共双方正值剑拔弩张之时,双方都将自己的强势力量聚集于徐州。大家都明白,徐州之战将决定整场战争的未来走向,在这样的紧要关头,稍有懈怠便会“大厦倾倒”,无法挽回。
“李德邻这样一搞,我以后还怎么有脸见人呢!”白崇禧无精打采地把报纸扔到一边,现在的他哪里还有当年那股子精神头儿。
1928年6月11日,京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偕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进入北京,国民党二次北伐基本完成。之后,蒋介石令阎锡山、白崇禧同处平津,意在使二人相互制衡,便于其嫡系力量深入北方。
白崇禧和李宗仁并称为“李、白”,是桂系军阀中的灵魂力量,不仅多次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而且几次受到威胁。
1950年2月6日凌晨五点,广西平而关的山坳里飘着呛人的硝烟。
1949年曾经被蒋介石任命为华中剿总司令的白崇禧虽然在国民党将领内被称为小诸葛,但是面对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的失败也是束手无策。白崇禧负隅顽抗最后连自己赖以发家的广西基本盘也丢掉了,在此之际已经去往台湾的蒋介石邀请他到台湾担任行政院长。面对这一邀请白崇禧颇为心动
此时的蒋介石正满腹心事地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国共内战已进入尾声,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抉择摆在了他面前:是继续在大陆苦苦挣扎,还是撤退到台湾岛重整旗鼓?
第四野战军45军,堪称桂军的克星,衡宝战役中,第45军135师以一敌四,独抗桂军四个主力师,并最终取得胜利。
1929年3月,一艘日本商船在黄浦江面突遭国军战舰拦截,船舱里蜷缩着化装成商人的白崇禧。此时距他指挥龙潭大捷仅一年半,昔日的“北伐军神”正被蒋介石全球通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