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罹患 MASLD 或 MASH 的风险吗?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 (MASLD) 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MASH) 是指肝脏中脂肪过多的疾病。然而,与其他肝病不同,MASLD 和 MASH 可能与饮酒无关。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 (MASLD) 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MASH) 是指肝脏中脂肪过多的疾病。然而,与其他肝病不同,MASLD 和 MASH 可能与饮酒无关。
春暖花开,气温一天天上升,当我们脱下厚厚的冬装,轻手轻脚站上体重秤时,发现体重已难再回到从前……3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八个学科联手组建的“体重管理中心”在新桥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体重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为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肝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等原因,全球及我国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患病率已超过总人群的30%,并且患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成为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由多系统代谢
杜恒志,陈琛. 心肾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30(1):9-15. 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5.01.003.
2024年8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便瞄准肥胖人士的健康需求,推出了减重门诊,专为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人群提供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今年3月,市一院减重门诊被授予南大二附院肥胖减重中心(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联盟单位联盟,这标志着全省肥胖症
"主任,我体重一直很标准,这次体检说有脂肪肝,这是怎么回事!"25岁的李女士在门诊室里焦急地问出这句话。
日常生活中,身体发出的一些微小信号容易被忽视,而这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早期提示。比如,很多人认为肠息肉不过是肠道里长了“小疙瘩”。别看它小,却是个“潜力股”,如不加以重视,可能会悄然发展,甚至演变为“大麻烦”。
何宏海, 张小莲, 郝小燕, 等. 健康体检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5, 19(2): 127-133.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41108-00898.
胡晓瑾, 葛珊珊, 杨采铮, 等. 健康体检者代谢综合征指标变化轨迹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5, 19(2): 112-118.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40611-00483.
阴沉的深夜,钟表的指针悄悄划过十二点。张医生面前的电脑屏幕依然亮着,他在查阅最新的医学研究报告。一份关于间歇性禁食的临床试验结果让他陷入了沉思:原来,有时候"不吃"反而是一剂良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4年研究实锤:腰围每增加5cm,全因死亡风险上升17%!更触目惊心的是,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北方肥胖率(32%)是南方(19%)的1.7倍,而西藏牧区因高脂饮食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超全国均值3倍!今天,家庭医生将揭秘社区体重管理的“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但现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代谢疾病正在威胁着它的健康。心肾代谢综合征作为一种以代谢紊乱为核心的多器官综合征,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进展为肝硬化。
知名网红被确认离世,当天12点还在直播,晚上6点去世,3月11日,抖音账号“廖叔家庭教育”发布讣告,宣布创始人廖叔于3月4日傍晚6点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去世,年仅51岁,廖叔生前致力于分享科学的育儿方法,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难题。讣告发布后,粉丝们纷纷表达哀悼之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增加认知能力下降风险,西方饮食,尤其是以高饱和脂肪和精制碳水为特征的饮食,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主要驱动力,也与多种物种的记忆障碍有关。然而,尚不清楚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与认知衰退之间的具体机制。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痴呆患者预计在未来30年内增加至1.5亿以上。既往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代谢综合征影响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是一组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的症候群。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干预是潜在的
在追求美丽与独立的路上,许多女性却深陷“肥胖-代谢异常-生育困扰”的恶性循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月经紊乱、糖尿病……这些看似无关的健康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同一个“推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作为减重代谢外科医生,我们呼吁每一位女性:科学减重,不
在全球疾病谱中,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导性健康威胁,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70% 以上。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以及高体重指数(BMI),共同构成了沉重的健康负担。为应对这些相互关联的慢性疾病,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23年提出心血管-肾脏-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运动与健康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大众健身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 张晓红,李明杰. 夜间运动对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不断进步,其中药物治疗是控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钙通道阻滞剂(CCB)的治疗方案,即FDC(Fixed-Dose Combination),在降低尿蛋白和左心室肥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