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我的童年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刚好是伽利略的三百年忌日。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我不知道他们中是否有人在长大后对天文学感兴趣。虽然我的父母当时住在伦敦,但我却是在牛津出生的。这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国承诺不轰炸牛津和剑桥,所以当时牛津是个安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刚好是伽利略的三百年忌日。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我不知道他们中是否有人在长大后对天文学感兴趣。虽然我的父母当时住在伦敦,但我却是在牛津出生的。这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国承诺不轰炸牛津和剑桥,所以当时牛津是个安
霍金,全球知名的物理学家,研究黑洞和宇宙的那位科学大牛,一辈子坐着轮椅,用合成器说话,却影响了全世界。他来过中国三次,分别是1985年、2002年和2006年,每次来都给中国的科学界和普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网盘找东西,突然发现了很久之前的一些存档,有当时存的Temeraire series,为了那个奇幻的世界硬啃原文,不过现在已经忘光光了。又翻出了当时追神夏的收藏,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玩法吗?大家如果有脑洞就发布,感兴趣的人会认领,根据这个设定写文。当时也没有限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