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
2026年如果评选2025年度的热门词,应该是“旱”字。2024年冬季,就没有下几场好雪,底墒就不行。从今年春季开始,一直是干旱无雨,一直持续到现在情况依旧。
2026年如果评选2025年度的热门词,应该是“旱”字。2024年冬季,就没有下几场好雪,底墒就不行。从今年春季开始,一直是干旱无雨,一直持续到现在情况依旧。
暴雨又来袭!8月4日20时至5日20时,又将迎来一轮强降水。其中,北京东部、天津南部、河北东部、山东西北部、广西东部、广东中部和东南部沿海、福建东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广西东部、广东中部和东南部沿海等地局地特大暴雨。
8月4日7时5分,湖北省武汉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4日白天,武汉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9℃~40℃,部分街道(乡镇)可达41℃以上,注意加强防范。
地球正在快速变暖,但你知道吗?早在3亿多年前,类似的气候剧变就曾引发海洋生命的巨大波动。当地时间6月20日,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重磅成果,首次以高精度大数据揭示:在晚古生代(约3.4亿至2.5亿年前),地球缓慢变冷时
原以为“最暖年份”在2024年,谁曾想2025年刚进入6月份就迎来“致命高温”,华北平原多地发布高温预警,红温至40℃。
近些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技、环境等众多方面的发展,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
一类令人兴奋的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冷却领域 —固态技术,即使用固体材料和外加场或力来产生加热和冷却的技术。虽然初创公司仍在提高性能和优化以降低成本,但固态冷却技术有望降低能耗,消除当今加热和冷却系统中使用的有害制冷剂,并严重颠覆市场。 这是探索固态冷却的潜力和前景
现在的天气真是出门就会感到一股热腾腾的气息扑面而来,怪不得就连人民日报都发预警了,可见这不是小范围的事,是全国多地普遍面临的地面高温现象。
英国国家气象局的科学家每年都会利用世界各地研究机构的气候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全球气候。最新预测结果表明,到2029年,单一年份的平均温度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
的确,人类在2024年经历了史上最热一年,并且突破了1.5度气候临界点的发展,然而,在这种突破性临界点的转变之下,带来的灾难性问题也不少,比如:《2024年全球水资源监测报告》显示:
英国国家气象局的科学家每年都会利用世界各地研究机构的气候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全球气候。最新预测结果表明,到2029年,单一年份的平均温度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超35度,40度的高温将会进入常态化?这一项研究结果,着实让很多人有点难以相信,居然要成为常态化了,这是咋回事?
近日,《公共卫生前沿》(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杂志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温度和天气模式的长期变化——可能是中东和北非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随着气温升高,女性癌症死亡率也会上升,
近日,《公共卫生前沿》(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杂志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温度和天气模式的长期变化——可能是中东和北非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原因。“随着气温升高,女性癌症死亡率也会上升,尤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南方多地(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出现特大暴雨,部分站点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如超300毫米,局部达500毫米以上)。
对所有最新证据的回顾显示,即便将全球气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1.5℃的范围内,也无法阻止海平面在未来数个世纪中上升几米。5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曼谷 2025年5月26日 /美通社/ --朱拉隆功大学下属水产资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创新方法,以帮助珊瑚适应全球变暖。通过人工授精以及让珊瑚自出生起就在高温环境中生长,他们计划培育出能够承受不断上升的海水温度的珊瑚。此外,他们还引入了低温保存技术,用于
根据对所有最新证据的回顾,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高1.5℃的范围内,不足以阻止海平面在未来几个世纪内上升几米。5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多年以前,我指导的一位博士生告诉我,她的博士论文写作遭遇瓶颈,我问她,知道瓶颈在哪里吗?她说知道,“只要解决了下面这个问题,瓶颈就能够突破”。她的问题是: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正客观的气候科学?我告诉她:“至少到目前为止,尚不存在这样的气候科学。”她说那她论文的瓶
对所有最新证据的回顾显示,即便将全球气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1.5℃的范围内,也无法阻止海平面在未来数个世纪中上升几米。5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