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研究和追索楚帛书,像是一场“梦”
李零说,“《子弹库帛书》这本书,主要是一项复原性的考古报告。写出来之后,我的梦想实现了一半。后来如果没有西方学术界发表关于不道德文物归还的宣告,如果没有国家文物局去开展追索工作,我的另一半梦想,单靠我个人,永远实现不了。”
李零说,“《子弹库帛书》这本书,主要是一项复原性的考古报告。写出来之后,我的梦想实现了一半。后来如果没有西方学术界发表关于不道德文物归还的宣告,如果没有国家文物局去开展追索工作,我的另一半梦想,单靠我个人,永远实现不了。”
流失海外79年的长沙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怀抱的消息,刷屏了文化圈,更是引爆了湖南人的朋友圈。这件战国帛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典籍式帛书实物,更与湖南长沙有着割不断的文化脐带。
子弹库帛书系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被盗掘出土。与同为长沙出土、规模巨大的马王堆帛书(上世纪70年代发掘)相比,子弹库帛书中只有一件完整(即第一卷最著名的《四时令》),其他均为残片。子弹库帛书乃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19
子弹库帛书系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被盗掘出土。与同为长沙出土、规模巨大的马王堆帛书(上世纪70年代发掘)相比,子弹库帛书中只有一件完整(即第一卷最著名的《四时令》),其他均为残片。子弹库帛书乃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19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因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而得名,1946年被非法带离中国。关于非法出境流失的过程,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他的《子弹库帛书》一书中进行了详细梳理。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该文物流失扎实完整的证据链,国家文物局开启了追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因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而得名,1946年被非法带离中国。关于非法出境流失的过程,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他的《子弹库帛书》一书中进行了详细梳理。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该文物流失扎实完整的证据链,国家文物局开启了追
5月18日凌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处停机坪灯火通明。一架载有中华文明瑰宝的专机缓缓降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攻守占》,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终于回归故土。
5月18日凌晨,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抵达北京。子弹库帛书自20世纪初流徙海外,是中国出土最早的帛书,也是目前仅见的战国时期帛书。内容包括《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及其他残片。
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正式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两卷帛书结束了在美国79载的漂泊于5月18日抵达中国,回到故乡。
昨天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凌晨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美国回归的、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攻守占》抵达故土;上午9时30分,在侨乡泉州的晋江市博物馆,“器载归途——庄铭博高克娟海外收藏捐赠特展”正式开展。文物“回家”的南北
5月18日凌晨,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抵达北京。子弹库帛书自20世纪初流徙海外,是中国出土最早的帛书,也是目前仅见的战国时期帛书。内容包括《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及其他残片。
2025年5月,一架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舱门开启的瞬间,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两件承载着2300年时空密码的文物——流失海外79年的战国楚帛书《五行令》与《攻守占》正式回归中国。这不仅是文物追索史上的里程碑,更揭开了一部被湮没的华夏创世史诗,其记载的众神创
5月17日(报道),国宝流失79年后回家!美国返还中国“子弹库帛书”,抗战时遭盗挖,美国人借口拍照偷偷带走。(编辑:刘青 实习:刘璐)
▷5月18日凌晨3时55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终于回到祖国!计划将于7月在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这两卷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国宝,在海外漂泊 79 年后终回故土。这场看似温情的 “文物归家”,实则是国际文物秩序重构的破冰之战,更是对西方殖民遗产的一次公开清算。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它们将于今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迄
古朴精美的古代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璀璨荣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密码。近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流失海外79年的国宝终于回归故土。这不仅是流失文物的物理归途,也映照出一场征途
这是一场时越六十余年,真正具有国际性质的大讨论。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学者参加讨论。楚帛书作为一批老材料,更能体现学者的创业维艰和百折不回。无论发明,还是失误,都可作参考。前者予人启发,后者留下警示,各有各的用处。从上至下依次为:蔡季襄(1898—1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一条消息炸穿了整个文博圈——美国被迫把咱们失传79年的战国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还回来了!这消息看得我眼眶发热,满脑子就一个念头:老祖宗的宝贝,终于要回家了!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成功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两卷内容分别记述四时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