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石刻精选五十品题跋临创书法作品巡展研讨会举办
3月28日,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指导,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内蒙古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会古通今——南北朝石刻精选五十品题跋临创书法作品展览”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内蒙古美术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
3月28日,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指导,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内蒙古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会古通今——南北朝石刻精选五十品题跋临创书法作品展览”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内蒙古美术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
3月28日,观众在内蒙古美术馆参观书法作品。当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批准资助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会古通今——南北朝石刻精选五十品题跋临创书法作品巡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展览以“会古通今”为主题,全部选取南北朝精品石刻作为题跋和临创取法
前言:作为仅次于李宗仁的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于1966年末离奇死在了寓所的床上,而曾经的挚友李宗仁却反应非常冷淡,只扔下了一句:他要搞南北朝、炸大陆,被暗杀不值得同情 …
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
《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以显微镜般的学术精度,解剖了佛教从”异域客”蜕变为”本土魂”的惊人历程。著者指出:佛教在南北朝完成的三重蜕变——政治工具化、思想玄学化、制度官僚化,构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成功的文化驯化案例。这种蜕变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通过解构-重构-再编码
《南北朝佛教编年》以编年体例重构了佛教中国化的”源代码”,揭示了一个被现代人忽视的真相:佛教并非外来文化的单向输入,而是以”文明操作系统升级”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华文明的重构。作者通过22年实地考察与敦煌文书研究,发现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完成了三大核心突破: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南朝宋代文学家、辞赋家、诗人,大臣,被誉为“江左之英”。
唐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的王朝,其辉煌成就与文化繁荣至今为人称颂。然而,当我们回溯历史的长河,不禁好奇:唐朝500年之前,究竟是哪个朝代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它的篇章?
你可以是忠臣贤良,可以是隐士高人,但只要姓刘,皇帝就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你两眼,甚至连你起床的方向都要琢磨琢磨。
2025年3月的一个午后,四川省博物馆二楼魏晋南北朝展览厅内,一位身着校服的少年驻足在一面古朴的铜镜前。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在不经意间揭开了一段令人惊叹的故事。这位名叫徐伟哲的15岁少年,凭借着对文物近乎苛刻的观察力和专业素养,发现了这面千年铜镜的断代存在显
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郡新野县。南北朝后期官员、文学家,南梁中书令庾肩吾之子。
历史上最难统一的时期,是那些时期,这些时期都有一个特点,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各方势力分布很多,像一堆没头绪的碎片,怎么都拼不成一幅完整的地图。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太搞笑,太有趣了,一拿起来就完全停不下来啊!这本书原本是为了我家两个娃入手的,结果书到手之后,我自己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看得我这叫一个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一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