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最终怎么样了
公元756年6月14日清晨,马嵬坡的薄雾还没散去,愤怒的禁军士兵就开始咆哮。他们的嗓门震得山谷都在颤抖,连鸟儿都被吓得四散逃窜。
公元756年6月14日清晨,马嵬坡的薄雾还没散去,愤怒的禁军士兵就开始咆哮。他们的嗓门震得山谷都在颤抖,连鸟儿都被吓得四散逃窜。
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在史书中,以及之前的电视剧、小说里,都把他的名写成“李瑁”。
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弘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756年盛夏,禁军的怒吼刺破长安夜空:“贵妃祸国,当诛!” 李隆基颤抖着望向李瑁——这个被自己夺走妻子的儿子,此刻竟被推出来与叛军谈判。史书没记载李瑁是否抬头看那棵梨树,但新出土的《马嵬驿兵变残卷》透露了细节:当高力士捧出白绫时,李瑁的朝服下摆渗出了血迹,那是
乙巳年初夏的一天,笔者赴安徽省麦道电梯有限公司采访滁州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麦道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伟成,意外获赠其大伯杨礼才先生所著《三万六千寿谱图篆书集》。灯下拜读,深为震撼。这部历时八载心血完成的恢宏巨著,集金文、甲骨等篆体“寿”字三万余幅。字里行间,烟云
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为皇太子,此为别一问题,非兹篇所能论及也”,一笔带过,没有从正面解答。后来,他又从唐代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的角度重新提出这一难题。他认为,李亨“终能立为太子”,是因为武则天之后武氏政治势力到开元、
都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可要是那个夺走你妻子的人,正是你的亲生父亲,身为儿子,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