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旅长,一个是副旅长:后来副旅长当了上将,旅长却只是大校
1940年初,新编第11旅在混乱的环境中临时拼凑起来,拉锯着战争没什么预兆,突然就多了这么个番号。地方武装被拆分重组,有些人还没换下旧制服,就已经在新部队里站队了。这旅只是八路军第129师棋盘上的一枚卒子,成也匆匆,散得也快。它的起伏看起来,没什么大动静,可背
1940年初,新编第11旅在混乱的环境中临时拼凑起来,拉锯着战争没什么预兆,突然就多了这么个番号。地方武装被拆分重组,有些人还没换下旧制服,就已经在新部队里站队了。这旅只是八路军第129师棋盘上的一枚卒子,成也匆匆,散得也快。它的起伏看起来,没什么大动静,可背
“1954年7月的一天夜里一点,北京中南海值班电话响了——‘立刻同河南省委联系,我要顾贵山的下落。’”电话那头是毛泽东。就这样,一位隐姓埋名多年的老红军再次进入中央视线。
贯彻“八项规定”13年了,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对如何“力戒空话套话”,把“讲短话”落到实处,则“同志尚需努力”!作为语言的第一属性,无疑是传递思想和信息。那么,如何在贯彻“八项规定”中,增强在“讲短话”中传达大思想和大信息的自觉性,不由生发一点联想:
收音机里断断续续的英语广播,幕僚们低沉的汇报,最终拼凑出一个让蒋介石难以置信的事实:装备精良、火力冠绝全球的美军,在上甘岭,被衣衫褴褛、补给匮乏的中国志愿军彻底挫败了。
“敌人必须歼灭,阵地必须夺回,这是战士们的意志,是负伤的战士对我们的希望与要求。为死者复仇,用胜利安慰他们。”
1952年12月的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炭火盆驱散着北国寒意,毛泽东的目光穿过袅袅茶烟,落在刚从朝鲜前线归来的秦基伟身上。上甘岭的硝烟尚未在这位将军的眉宇间散尽,43昼夜的血战已化作军事史上的奇迹。
行前,军中诸将问其何往,韦杰只说“去开会”。至于到哪里开会,他闭口不谈。因而这次开会显得有几分神秘。
在新中国的军事史册上,有一位令彭德怀信任、毛泽东器重、李奇微忌惮的传奇将领。他从黄麻起义的硝烟中走来,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淬炼,最终在朝鲜战场的血火中铸就了“千岁军”的威名。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一位用钢铁意志书写战争奇迹的军事
“老秦,山头都炸平了,这仗还怎么打?”1952年11月的一个深夜,志愿军第15军指挥部里,参谋望着沙盘上消失的等高线,声音有些发颤。军长秦基伟捻灭烟头,盯着坑道外此起彼伏的爆炸火光:“山头平了,中国军人的脊梁弯不了!”这段鲜见于正史的对话,揭开了上甘岭战役最残
8岁那年,他爹病死了,10岁时,唯一的哥哥也没了,小小的秦基伟就得自己扛起日子。他挖野菜、砍柴、放牛,啥苦都吃过。
不久前在央视一套收官的《上甘岭》以独特视角由点及面全景式描绘了艰苦卓绝又极富传奇色彩的上甘岭战役,该剧创作座谈会日前举行,与会专家认为电视剧《上甘岭》以优秀的选题、匠心的制作,把高燃的战争场景和真挚动人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生动诠释、深刻解读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
该剧由刘伟强执导,黄轩、王雷领衔主演,集中展现了1952年秋抗美援朝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上甘岭之战之所以著名,就在于上甘岭的面积仅3.7平方公里,然而在这个狭小的山地上,中、美、韩三方先后投入十一万兵力,鏖战43个昼夜,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抗击敌人的火风铁雨,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