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大学圆满剑桥大学,她立志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比赛现场,潘逸云以“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师”为职业目标,结合丰富的文物保护知识,充分展示出文物修复的价值与魅力,最终获得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铜奖。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比赛现场,潘逸云以“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师”为职业目标,结合丰富的文物保护知识,充分展示出文物修复的价值与魅力,最终获得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铜奖。
雒城恢弘亭,现代诗人流沙河曾在此处作《恢弘亭序》。图源:图虫创意
●四川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程达23项;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000余处;构建起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为主体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四川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程达23项;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000余处;构建起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为主体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在豆瓣“周末去逛博物馆”小组,14万年轻人分享着独特的观展哲学:有人带着《山海经》去验证青铜神树传说。有人在敦煌壁画前临摹飞天眼妆。更有人飞越两千公里,只为亲耳聆听曾侯乙编钟演奏的《茉莉花》。
在三星堆博物馆,有这样一位匠人:他倚玉石、拂金片,侣陶器而友青铜,以精湛技艺唤醒6000余件珍贵文物,让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以完整姿态诉说天府雄国的辉煌;他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创新文物修复工艺,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成为文物修复领域当之无愧的“标杆”。他就是三星堆
在三星堆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位匠人:他从风华正茂到霜华满鬓,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保持对文物修复事业的热爱。他怀揣匠心、恪守初心,以精湛技艺唤醒6000余件珍贵文物,让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以完整姿态再现于世;他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在技术创新与学术探索中改进与创
5月18日,三星堆博物馆以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迎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以“文化传播、学术交流、沉浸体验、惠民共享”为核心,川剧表演、研学社教、学术论坛、主题列车、文化集市……多元活动的载体,搭建起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让古蜀文化焕发全新活力。
当你踏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幽暗展厅中,青铜神树在全息投影下缓缓舒展,虚拟神鸟穿梭其间;戴上 VR 设备走进敦煌数字展馆,即刻 “穿越” 千年,与壁画上的飞天神女共舞。如今的沉浸式博物馆,早已突破传统展陈的固有模式,用创新设计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桥梁,为观众带来前所
博物馆是文博事业的重要载体,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桥梁。漫步在巴蜀大地上,你会邂逅怎样一番文化的图景?也许是古蜀文明的璀璨辉煌,还有天府之国的悠长的文脉……近年来,川渝两地博物馆立足发展,深挖特色,掀起了一波接一波文博热
走进列车车厢,旅客仿佛踏入了一个移动的三星堆博物馆。车厢里装饰着“大立人欢迎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等主题海报。抬头望去,行李架上装饰着青铜扭头跪坐人像、青铜大鸟头、戴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精美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三星堆古老的故事。
5月18日,正值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首列三星堆主题列车从成都东站发车。这趟列车化身“移动文化长廊”,用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命题——让文物“破圈”生长,让文化“流动”传承。
仰拍解锁不同视角,背景更干净,主体更聚焦,拍出展品气势,营造历史威严感。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文汇川渝 创享未来”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重庆人民广场盛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