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巫之士到易儒合流——“易家”思想的演进路径
“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学术体系之一,历来为人所重视。历史上解读“易”,往往将其视为儒家经学的核心典籍,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易”在纳入儒家之前的学术发展与传承。事实上,“易”的思想经历了“易筮”“周易”到“易经”等阶段的发展与演变,不同阶段不仅有着自身的特
“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学术体系之一,历来为人所重视。历史上解读“易”,往往将其视为儒家经学的核心典籍,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易”在纳入儒家之前的学术发展与传承。事实上,“易”的思想经历了“易筮”“周易”到“易经”等阶段的发展与演变,不同阶段不仅有着自身的特
1994年,当美国学者艾兰在《龟甲、兽骨与青铜器》中断言"中国早期国家依赖神权统治"时,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的出土已悄然改写认知。但直到2017年清华简《越公其事》全卷释读完成,考古学家才真正发现:勾践灭吴的密码不在剑戟,而在稻田。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自源古典文字体系,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阶段,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本书从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教育学的多维视角,系统阐述了汉字的起源机制与发展规律、古文字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出土文献在中华文明传承中
2025年3月,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曝光,夏朝17代帝王世系首次完整呈现,但其中关于大禹的记载却让考古界炸开了锅——“禹竟是外星人?夏朝或为星际文明遗留的‘实验场’?”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传统历史认知,更将《史记》《竹书纪年》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推向了科幻与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