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日志丨3月31日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会以北京大学的两间房屋为活动场所,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做图书室。图书室取名“亢慕义斋”。据罗章龙回忆,“亢慕义”是德文音译,“亢慕义斋”就是“共产主义小室”(Das Kammunistsches Zimm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会以北京大学的两间房屋为活动场所,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做图书室。图书室取名“亢慕义斋”。据罗章龙回忆,“亢慕义”是德文音译,“亢慕义斋”就是“共产主义小室”(Das Kammunistsches Zimm
1924年3月30日,北京各界举行追悼列宁大会,李大钊担任大会主席。他在《列宁不死》一文中指出:“列宁的功业,在人已如日月炳天,江河行地。他的主义,亦经体现于全人类。革命的组织,日在发扬滋长中,以完成人类在历史上重大的使命,故列宁的躯干虽死,列宁的精神不死。”
1919年3月29日,蔡元培作《战后中国之教育问题》的讲演,批评当时不允许男女同校的教育弊端:“言女子教育,则高等教育既不许男女同校,又不为女子特设”。次年元旦,他又在谈话中表示“女学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图为《中华新报》报道的蔡元培关于北京大学招
“从原来贩卖衣帽、小商品的民族大世界,到如今焕然新生的红色革命场馆,我现在每个月都会来这里看看上新的文化体验项目,感受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家住西单小石虎胡同附近的高先生在欣赏吉林体验区文艺展演时,向蒙藏学校旧址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青年毛泽东抱着《青年杂志》在长沙街头狂奔,泥水溅湿布鞋,雨水顺着发梢滴在泛黄的纸页上。
1925年3月28日,贺昌撰写的悼念高君宇的文章《悼我们的战士!》发表于《中国青年》,署名其颖。文章赞扬高君宇:“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仍徘徊于吾人之前!”当月4日,高君宇因患急性阑尾炎逝世,年仅29岁。图为《中国青年》上刊载的《悼我们的战士!》。
1920年3月27日,农村讲演筹备会在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事务所召开,讨论北京大学春假期间开展农村演讲的有关事项。邓中夏主持会议。会上,邓中夏提出了农村讲演的八条办法。图为《北京大学日刊》上刊载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启事》。
1920年3月,邓中夏与朱务善等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卢沟桥、长辛店、通县(今通州)等地并沿京汉铁路南下去保定、石家庄的工厂、农村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励工人团结起来,向资本家要条件”,借此机会与工人、农民建立了联系。图为1919年
1921年3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太雷同维经斯基一起赴俄,成为派赴共产国际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太雷到俄后,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科长,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图为张太雷。
1923年3月24日,高君宇撰写了《工人们需要一个政党》一文,作为《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的后序。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共北京地委组织了万人声讨军阀、援助工人游行,这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游行。为揭露军阀罪行,中共东城支部和长辛店支部组织力
1921年3月20日,《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2号刊载了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一文。该文主要围绕当时的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其中明确指出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图为《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2号。
1920年3月19日,李大钊参加北京大学图书委员会会议。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引进了大量外文书籍,特别是引进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著作。图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
李大钊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早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38岁。
1920年3月14日,平民教育讲演团第三次团员大会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邓中夏主持。他提出“除城市讲演之外,并注重乡村讲演、工厂讲演”,得到团员一致通过。这一提议,扩大了讲演的范围,促使团员走向工厂和乡村,开始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最早尝试。图为《北京大学日刊》上
1920年,旅京期间的毛泽东多次与他在湖南省立一师读书期间的老师黎锦熙会面,讨论改造中国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将与彭璜起草的《湖南建设问题条件的商榷》寄去请教。图为1920年3月12日毛泽东给黎锦熙的信。
许氏禄丰龙,不仅是中国人发现命名的第一种恐龙,还是第一种上邮票的恐龙!“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先生一路艰辛,在动荡年代坚持研究,让这具中国人独立挖掘研究的珍贵恐龙化石标本展现在世人面前。《北大红楼读书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周忠和,主讲:大丈
兴建于1916年的北大红楼,最初是想用作学生宿舍,只是尚未竣工便改变了用途。两年后,红楼成了北大校部、文科和图书馆所在地。李大钊把位于红楼的北大图书馆办成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