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萧克被授开国上将,有人觉得低了,专家:元帅资历,上校水平
2008年10月24日,还没等到天亮,萧克走了,享年102岁。消息传开,漩涡一般席卷舆论场。他不光是最后几位“开国上将”之一,还有太多“唯一”向他倾斜——北伐军、南昌起义、长征军团长、茅盾文学奖得主,全占上了。可这几个词串在一起,真的能把一个人捧得再高一点吗?
2008年10月24日,还没等到天亮,萧克走了,享年102岁。消息传开,漩涡一般席卷舆论场。他不光是最后几位“开国上将”之一,还有太多“唯一”向他倾斜——北伐军、南昌起义、长征军团长、茅盾文学奖得主,全占上了。可这几个词串在一起,真的能把一个人捧得再高一点吗?
晏福生的名字其实没什么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一听便没印象的那类,可这里有个反常情节!还没牺牲,倒先参加了两次自己的追悼会——就这个设定,搁影视剧都嫌离谱。可现实比戏更拧巴,人还没断气,灵堂都布置两回,难不成真有这么巧的事?
1955年9月的一个深夜,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灯光格外刺眼。毛泽东手中握着1955年授衔初步名单,突然猛地将文件拍在桌上,砚台里的墨汁溅上了"十大元帅"的候选名单。"警卫员!"他厉声喊道,"立刻叫罗荣桓来见我!"
岁月洪流奔涌不息,老红军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稳稳矗立,任时光冲刷,风采依旧。他们以热血作墨、生命为笔,书写下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深情眷恋,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承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布纹老师的推荐,
1993年,开国上将萧克将军外出视察工作,来到龙岩时,他曾主动提出要见一见毛主席的大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