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 缘“合”更精彩!
仲夏时节,江淮大地热气蒸腾里裹着蓬勃劲。一场标注“国字号”分量的盛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6月10—11日在合肥启帷,主题锚定“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
仲夏时节,江淮大地热气蒸腾里裹着蓬勃劲。一场标注“国字号”分量的盛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6月10—11日在合肥启帷,主题锚定“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项目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是安徽省建设科创引领高地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245亩,建筑面积约15.37万平方米,共8栋建筑单体。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在这个电价飞涨、能源焦虑的时代,谁能想到,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钥匙,竟然藏在中国科研人员手中?2025年3月28日,中国“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大皖新闻讯“这个小车怎么冒白烟啊?”“‘人造太阳’做实验的温度这么高,为什么没被烧化?”……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开启。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微结构分析实验
2025年3月,该装置又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参数水平,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此外,2025年1月,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突破“亿度千秒”大关,实现了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
太阳之所以发光放热,正是源于其内部不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一旦实现聚变发电,一杯海水就能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