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制胜 向“优”进阶
近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奋力打好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攻坚战行动方案》,全面落实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扎实推进“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近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奋力打好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攻坚战行动方案》,全面落实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扎实推进“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连城是“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中国客家硒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奇的连城白鸭,集膳食与药理功能为一身,是全国唯一具有药用保健价值的水禽品种。近年来,连城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绿色生态、科技兴鸭、数字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培优做强连城
▲大珠山被很多青岛人称为“杜鹃花山”,这里有近万亩的野生杜鹃花蔓延三个山谷。每年3月底,杜鹃花已率先绽放,一直持续到5月,故被人们誉为“春来飞红第一山”。图/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春意盎然,丰收正酣。3月26日,踏入柏香镇柏香三街村继宏家庭农场的大棚内,羊肚菌正蓬勃生长,采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穿梭于大棚间,娴熟地采摘菌菇,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奏响了春日里欢快的“丰收曲”。
3月27日上午11时,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将1200套新能源汽车轮毂装车发往广州,这批产品将通过海运出口中东。这是该公司今年以来完成的第三批外贸订单,标志着遵义铝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时下正是林场羊肚菌出菇的时节。“我晚上做梦都是在摘羊肚菌,每天都调好了闹钟准时起床。”在林场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龚昌荣显得有些激动。林场里的100亩羊肚菌是公司新尝试种植的作物,去年12月播种,现在八成进入采摘期。
凌晨4点,随县殷店镇的楚北香菇木耳大市场灯火通明。菇农们开着三轮车、小货车往来其中,操着各地口音的菇贩们在交易区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菌香。这个华中地区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达10万斤,见证着一个小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的华丽转身。
在这个春意料峭的3月,身边不管是经销商、汽服店还是同行的各位老板们,都攒足了劲头要大干一场,结果却是没订单、没流量、没产值、没心情,整个市场静悄悄。
3月24日清晨,贵阳市开阳县双永国有林场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春日暖阳为这个天然大氧吧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阳光穿透树林,在林地间形成斑驳的光影。
1963年,河南农民方兴庆在自家田地里意外发现了一面破损的古铜镜。这面铜镜虽然损坏严重,但他依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计划修复后出售以换取利润。由于缺乏修复铜器的专业知识,方兴庆只好向村里擅长修补银器的老银匠求助。
春暖花开,又到踏春赏花季。不同的是,在中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背景下,各地都在试图将老百姓的“赏花活动”,从传统农业的配角跃升为消费升级的主角,使之成为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赏花经济”。这实质上是一场农业从“土地产出”
在怀集锦良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制衣工人忙碌地裁剪布料、缝制衣服、整理和检查衣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劳动的气息和生产的活力。
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作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节水优先,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绿化用水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而在众多中药材中,芫花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据统计,近五年来,芫花的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达15%,价格更是稳中有升,平均每公斤从30元上涨至85元,涨幅超过112
2024年,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秉持“稳基础提效益,保供给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稳步推动大漠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7.39万亩、同比增长8.8%,全年实现产值62.48亿元、同比增长5.9%。
△肇庆怀集服装制衣企业内,工人们忙于缝制服装成品。南方+ 卢舒曼 摄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调优布局、建强基地、绿色生产、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转变水果产业发展方式,健全水果产业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水果产业由“小产业”跃升为“强产业”。近日记者获悉,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4年,昆明市水果种植面积65.14万亩,产量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基本单元。与其他市州相比,荆州最大的短板在县域不强,最大的潜力在镇域。全国百强县市目前荆州还是空白,而省内不仅“二副”城市早就有百强县市,连孝感、黄石等城市都有城市入列。不过随着近年来荆州将工业突围战、招商阵地战、投资立体战和“双优化”攻坚战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习水县新一轮酒用高粱种植订单签订也如期而至。连日来,习水县红景仓储物链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各村居社区,与群众面对面签订高粱种植合同,通过政策支撑、科技赋能、制度助力、监督保障措施,力促酒用高粱优产优质优效益,全力打造优质酱酒原料“第一车间”。
2024年,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秉持“稳基础提效益,保供给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稳步推动大漠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7.39万亩、同比增长8.8%,全年实现产值62.48亿元、同比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