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药香到百亿产值,茂名林间“黄金果”的升级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1:25 1

摘要:在粤西丘陵地带,一片片清香扑鼻的化橘红树林形成独特景观。天地造化间,茂名市化州市的南方红壤,孕育出一味“去痰圣药”,《化州志》称之“每片真者可值一金”。

羊城晚报2025年8月7日A5版面图

在粤西丘陵地带,一片片清香扑鼻的化橘红树林形成独特景观。天地造化间,茂名市化州市的南方红壤,孕育出一味“去痰圣药”,《化州志》称之“每片真者可值一金”。

千年化橘红,一部南药史。历经自晋代起1600多年的岁月浮沉,如今的化橘红,正书写超越百亿产值的传奇。近日,化州市委书记赖惠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该市将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引擎、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化橘红产业已构建起从生态培育到精深加工、从文化传承到文旅融合的全链条发展格局,踏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化橘红具止咳健脾等功效

独特奇珍:礞石沃土孕育“去痰圣药”

天下橘红,唯化州道地。《广东通志》将其列为“粤中灵奇珍异”。

化橘红不可复制的“生态密码”,源自化州地下30米深处蕴藏稀有礞石矿脉,其中富含硒、锗、锰等微量元素,使化橘红苷含量极高。“化州种植的化橘红品质远胜其他地区,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等功效。”广东深融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融公司”)经理陈成富介绍。

化橘红种植林绿意盎然

化州被誉为橘城、橘州、橘乡,在北回归线以南,全年光照超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2℃-23℃,年降水量达18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达350多天,南亚热带气候和富硒、富锗环境赋予化橘红“入口微苦,瞬而回甘,终留药香”的禀赋。

走进位于官桥镇的广东农垦红峰农场有限公司的化橘红基地,2500亩、共7.3万株化橘红果树展现其独特性:正宗化橘红表皮有细密绒毛和白点,烘干后有果香气味,这是辨别正宗产品的重要依据。广东农垦红峰农场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广东省茂名农垦凤鲜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刘付志彬告诉记者,异地种植的果实大多缺少绒毛,即“光橘红”,烘干后为橘皮气味。

三月开花,五月取果,九蒸九晒,化橘红终成柚香四溢的“黄金果”,因加工时果皮切成5瓣或7瓣,又被称为“光五爪”“光七爪”。

化橘红制品

政策破壁:“双轨时代”激活百亿产值

2024年8月,化橘红迎来历史性时刻,其“药食同源”身份正式获得认证,产业步入食品与药品并行的“双轨时代”。“这道‘闸门’的开启,为产业释放出巨大动能。”赖惠镇表示,2024年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5亿元,2025年目标剑指120亿元。

把握历史性机遇,化州打出系统性组合拳——

规划先行。化州将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引擎,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设立化橘红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标准筑基。构建“2+10”标准体系(2项省级标准+10项市级标准),覆盖种植、加工、检测全链条,为化橘红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方案引航。出台“七大行动方案”,从种苗种植、地理标志保护使用、烘干仓储、金融助力、技能培训、直播带货销售、净化市场7个维度切入,全方位推动化橘红高质量发展。

金融活水。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为50家农业企业授信10亿元,破解融资难题。

“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品牌塑造。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产业融合是发展路径,品牌塑造是关键支撑。”赖惠镇分析。

果链新生:深加工驱动“黄金果”价值跃升

化橘红功效卓著,但产业瓶颈“高附加值产品少”犹存。如何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的跃升,是企业面临的关键课题。

“深融公司整合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全链条。”在公司展厅,陈成富向记者展示了橘红果片、润喉糖、咖啡固体饮料、白酒乃至口腔抑菌膏等产品。

化橘红咖啡固体饮料等产品

据悉,深融公司采用“企业+科技+农户”模式,与周边100多个村签订种植保收协议,以5元/斤托底价保障原料品质与林农收益。同时,联合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深挖化橘红价值。目前,公司年产能达500吨。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培林合作社”)社长廖志略捧来一株来自化橘红百年古树的圈枝苗,走进人民大会堂。他透露,化橘红深加工食品已超过200种。

培林合作社经理谢久耀告诉记者,合作社已构建起“培林传统滋补、培林茶业、培林食品、培林文旅(文创)”等多元化业态格局,正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在平定镇全力筹建超2万平方米的产学研产业园,助力化橘红文化走向世界。

目前,化州市化橘红千亩以上的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有10个,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带动35万从业者增收,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攻坚:塑金字招牌拓市场蓝海

品牌溢价有限,是化橘红产业发展的另一掣肘,打造“金字招牌”刻不容缓。

今年夏天,化州推出了憨态可掬的品牌IP——“化橘红宝宝”。其果实造型与绿叶元素,象征着产业年轻化与品牌个性化。

同时,茂名市8家企业获得“信”字号(化橘红)公用品牌使用授权,按照标准,其产品须达到一级品以上。“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将化橘红打造为茂名特色、优势产业。

化橘红切片

“‘信’字号是沉甸甸的责任,促使我们进一步落实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谢久耀表示。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赖惠镇提到,化州市将在品牌定位上,突出化橘红“道地药材”“药食同源”的独特优势;在品牌传播渠道上,重点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进行宣传推广;在品牌形象塑造上,设计统一的品牌标识和包装,体现化橘红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特色。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性工作。我市坚持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将化橘红种植纳入全域绿美生态体系。”赖惠镇表示,化州市持续举办“春·赏花”“夏·摘果”“秋·甄藏”“冬·养生”等活动,通过“1+N”的文旅模式,打造差异化的绿色体验;重点打造了十里橘乡产业带,构建了示范带加示范片的生态景观网络,开发了生态化橘红、有机化橘红产品,将美丽资源变成了美丽经济,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近年来,化州化橘红产业正加速形成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三产融合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化橘红已然成为化州的亮丽名片。从晋代植橘始祖罗辨仙翁的传说,到明清的贡品传奇,再到现代深加工的抑菌牙膏、无糖爆珠,这颗茂名林间独有的“黄金果”,在绿美生态与产业创新的双翼助力下,将持续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卷。

策划、统筹|张爱丽

文|记者 胡彦 黄颖琳

图|戚容源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