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继位的前十年,寇准、丁谓等名相纷纷落幕,一个时代结束了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后,年仅13岁的宋仁宗继位,太后刘娥临朝听制,开启了十余年的垂帘听政。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后,年仅13岁的宋仁宗继位,太后刘娥临朝听制,开启了十余年的垂帘听政。
在河南邓州市,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供奉着三位唐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他们被尊奉为“邓州三贤”。老百姓为他们建造了“三贤祠”,还将邓州市中心的一条南北大道命名为“三贤路”。
他一生稳健持重,在大是大非面前判断准确、清醒坚定、果敢抉择、谋虑缜密。宋真宗赞誉其为“朝之隽老,人所具瞻”。毛泽东曾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来赞扬叶剑英,足见毛泽东对吕端的欣赏。
朝野上下大失所望,史书上记载“内外非议”——意思朝廷内外都认为这是不对的,认为曾经扶社稷于将倾的寇天官应该拒绝的,认为这是寇准的耻辱。
青天老爷是古代百姓对清正廉洁、为民申冤的好官的敬称。能称得上青天大老爷的官员,无一不是为民请命的清官,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有八位,你知道都有谁吗?
但鲜为人知的是,寇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穿上了宰相朝服,系上太宗赐予的犀带,朝北拜了几拜后离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扑朔迷离的君臣情谊?
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间,皇宫起火。火被扑灭后,朝廷计划被烧的重修宫殿。然而,要获取土壤烧砖瓦以及运输外地的木材进城,却成为难题。
寇准,北宋一代名相,自幼聪慧好学,19岁中进士,踏入仕途。这首《春日登楼怀归》,便作于他在湖北巴东县任职期间。因为思念故乡,诗人便选取最能表现这种情绪的“登楼”来写。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根据省委宣传部安排,驻马店市定于4月12、13日举办“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活动。省曲剧团将于4月12、13日晚19:30在市民中心演播厅分别演出曲剧《寇准背靴》、《鲁镇》。
“青天”指的就是晴朗的天,万里无云的天。在古人心中,皇帝就是天上的太阳,而那些不好的官员就是天空中的云彩,他们时常会遮住太阳,让全天下陷入黑暗污浊之中。
大典是皇帝祭祀的最高规格。刘秀作为东汉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通过“封禅泰山”向上天禀告自己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展示他开国皇帝的浩荡荣威,彰显他万世不竭的雄伟气魄,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命运如波涛般跌宕起伏,北宋宰相寇准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朝堂之上的风云人物,到被贬雷州的落魄官员,寇准的经历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咸平六年(1003年),寇准第三次拜相时,汴京流传着"无地起楼台相公"的雅号。这位出身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的名臣,其父寇湘曾为魏王记室参军。端拱二年(989年),20岁的寇准在殿试中以"澶渊之盟"的预言震动朝堂,太宗皇帝亲擢为进士甲科。
而在两千多年前,鬼谷子就已经总结出了沟通的精妙秘诀,只要掌握这四点,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爵号,作为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周时期,当时的爵位制度是分封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爵位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体现。《通典・职官・封爵》记载,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
人心比万物更复杂,比深渊更难测。正如古语所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活中,那些对你笑的人,未必真心待你;那些对你直言的人,反倒可能是你的贵人。这世间,“佛怒”尚有理可循,“人笑”却往往藏刀于笑里,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