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材资讯】锂碳酸盐不是“赘物”!揭示其在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中的增强机制
在全固态电池(ASSBs)中,高镍NCM正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成为热门选择。然而,这类材料对空气极其敏感,易在表面形成残余锂化合物(Residual Lithium Compounds, RLCs),如Li2CO3。长期以来,Li2CO3常被视为“绝缘
在全固态电池(ASSBs)中,高镍NCM正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成为热门选择。然而,这类材料对空气极其敏感,易在表面形成残余锂化合物(Residual Lithium Compounds, RLCs),如Li2CO3。长期以来,Li2CO3常被视为“绝缘
近年来,高熵材料因其独特的多元组分和高结构无序性,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的出色表现,吸引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创造出具有明确低维结构、保持单相稳定且具备卓越机械性能的高熵氧化物,一直是科研人员面临的难题。
在材料科学的探索之旅中,一种名为高熵材料的全新领域正逐渐崭露头角。这类材料凭借其多元组分与高结构无序性的独特性质,在高温、高压及强腐蚀等极端环境下仍能展现卓越性能,引发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其结构在超高温度、高压及强酸强碱环境中依然保持稳定,同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远超常规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于 5 月 29 日发表在《科学》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science.adr5604)。
单原子/团簇金属基电催化剂(M-N-C)在氧还原反应(ORR)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活性和耐久性不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Shufan Wang, et al.,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25, 101389, https:/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朗姆研究公司申请一项名为“3D NAND制造中的阶梯封装”的专利,公开号CN120018498A,申请日期为2017年11月。
近几十年来,凭借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然而,报废电池的资源化处理仍是一大难题。传统回收方法(火法/湿法冶金)因其广泛的工业基础和成熟的体系可以被方便地改进以适应电池回收的目标,但这些方法存在其固有的
氧化还原介质无处不在,在许多能量转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NADPH/NADP+氧化还原对在自然光合作用和水分解过程的光反应中的作用。自然光合作用的关键之一取决于多个电子和质子的协调转移,这由氧化还原介质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