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臣壶与闽南工夫茶
闽南地区的冲茶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不过,影响最为显著的则是明末清初诞生的乌龙茶冲泡方式——“以小茶壶泡茶,小茶杯品茶”,史称“工夫茶”。随着时代的演进,工夫茶自最初的冲泡技艺,逐步发展为融合传统智慧和审美的精品化套装组合,由此也诞生了茶荃、茶壶、茶盏、茶盘
闽南地区的冲茶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不过,影响最为显著的则是明末清初诞生的乌龙茶冲泡方式——“以小茶壶泡茶,小茶杯品茶”,史称“工夫茶”。随着时代的演进,工夫茶自最初的冲泡技艺,逐步发展为融合传统智慧和审美的精品化套装组合,由此也诞生了茶荃、茶壶、茶盏、茶盘
过去,餐厅只要把饭菜口味做好了,一招鲜,走遍天,就能生意好;现在,饭菜口味好,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闽南地处东南一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这片土地神秘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弘一大师原先并没有想禅居闽南,只是打算与旧友尤惜阴居士共赴泰国弘法。1928年12月途经厦门时,受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居士、性愿法师和芝峰法师的热情款待,住在南普陀寺。几天后,他
8月6日晚,惠安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献演的《醉审皇案》余音绕梁,为持续26天的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如潮的掌声与喝彩声中,这场跨越夏日的传统戏曲盛宴,再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艺术活力,点亮了泉州世遗古城的璀璨夜空。
记者见到,经过此次重装,300多平方米的传习所焕然一新,有序陈列着各类营造工具、古建模型及建筑构件,诠释着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智慧。叶本营告诉记者,未来,传习所将继续每月定期开展研修课堂,还将与幼儿、中小学直至大学的研学合作,让闽南建筑的独特基因在下一代心中
前段时间,大家都被苏超的热情点燃,各种江苏是散装的梗,让大家会心一笑。中间各种名场面,大家各种互呛。要么都说,苏超比赛。一个是球员辛苦,另一个就是各地的编辑辛苦。每天都在想什么新鲜内容。但就江苏这种大家“散装”,其实在其他省份也是能看到的。
举办“闽南童趣闯关消保乐园”,寓教于乐普及金融知识;开展“工会+消保”亲子观影活动,引导树立健康科学消费习惯;走进繁华商圈、热闹社区,将金融知识送到市民“家门口”……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与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暨“夏季防诈”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期间,中信银
当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亮起“祥集堂”三个汉字时,这个承载着千年香文化的闽南非遗技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世界对话。2021年4月,这个来自厦门的制香世家通过这块宽84英尺、高120英尺的“世界第一屏”,将凝结着四代人心血的线香制作场景推向国际舞台。但
2023年11月28日互动易回复: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公司致力于发现、开发与商业化创新、有特色的同类首创(first-in-class)与同类
6月22日,由石狮市总工会、市妇联、市人社局联合主办的“匠心启航·巾帼烟火学堂”闽南厨娘公益培训课程正式开班。首期“膳食营养班”迎来约30名学员,围绕月子餐和儿童营养搭配展开教学,为女性职工提升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新平台。
6月15日,2025年第十三届“同名村•心连心”研学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海峡两岸同名村代表、在闽台胞、专家学者等各界研学伙伴齐聚一堂,以音为媒,共溯文化之根。
有流量就有市场,老百姓去起个大哄也没有什么,反正生活总得有点波澜。当然,网红到了我们这边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活跃旅游市场,仅此而已。
在厦门同安的宴席上,当一方覆着酱色纱布的瓷碗被端至餐桌中央,宾客们便知宴至中章。
众所周知,语言促成人与一般动物的分离,是人类从普通动物走向独立的高级动物的标志。人类的一切进步,社会的一切发展,语言之功不可没。这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条件。
闽南师范大学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很多人误以为是在泉州或厦门),创建于1958年,现有江滨和圆山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00亩。学校是福建省属师范类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303,在福建高校排名11。
一首首传唱数百年的闽南语童谣,是流淌在闽南人血液里的文化密码,是祖辈们轻声哼唱的童年记忆。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我们正在面对全球范围的方言衰退,有必要重新检视方言的影响与价值。闽南语童谣的不断更新与传承,是认识方言历史与现实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泉州自古桥梁众多,在此背景下,记述造桥、修桥历史信息的桥碑应运而生。桥碑起初只为简单记录修桥者、捐资者姓名以及修桥时间等,之后渐渐承载了更为厚重的信息,甚至成为在地文化的一种精神载体。每一块古桥碑,都是时光长河里凝固的驿站,是人生旅途中矗立的无声丰碑。
“透早起来伊嘟拐一下拐,一只鸟仔伊嘟吼啾啾……”在6月1日CCTV1播出的《未来花正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一”晚会的舞台上,不少人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闽南童谣。大家或许不知,台上的5名小歌手来自厦门。
在闽南的文化脉络中,陈氏族谱宛如一部部镌刻家族记忆的史诗,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闽南陈氏源远流长,其族谱记录不仅是家族繁衍的见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闽南主要陈氏族谱的世界,探寻其背后的奥秘。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历史上,因地域文化、师承、传谱的不同,逐渐形成了浙派、广陵派、闽派、川派等风格不一的古琴流派。闽派古琴是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上一支重要流派,其滥觞于五代,萌芽于宋,迨至明清盛极一时。闽派古琴发展至今,广泛流传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