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7日至29日,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全国网络视听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本届大会共举办41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7场发布、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50余场市民互动活动,30余家企业参展。近
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绘就行业发展新图景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李蕾 周洪双 李晓东
2025年3月27日至29日,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全国网络视听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本届大会共举办41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7场发布、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50余场市民互动活动,30余家企业参展。近500位嘉宾进行演讲分享,共同探讨网络视听的融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网民使用率高达98.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在“技术—内容—传播”融合共进的格局下,网络视听行业正不断打开新场景、释放新能力,激活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与产业增长空间。
技术驱动:超高清与AIGC打开创作路径
在今年的网络视听大会上,展区里的8K屏清晰得能看到演员脸上的汗毛,虚拟主持人更是可以流畅自然地和人对话。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网络视听创作方式的深层转变——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主动适配更高的分辨率和音画标准,为观众带来更清晰、更沉浸的视听体验。
在这一“感知跃迁”的基础上,内容生产的方式也正在被智能化深度重构。论坛发布的项目中,咪咕音乐的“全场景体验式国风IP”项目,用AI完成了从智能合拍到互动观演的全链条环节,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呈现传统题材;央视春晚的“秧BOT”机器人演出,同样成为“技术+艺术”结合的生动案例。技术不仅仅参与制作,更开始深度介入内容风格与想象力塑造,成为“共创者”。
这种“高清+智能”的融合,也在刷新内容的创作流程和平台的运营方式。哔哩哔哩董事长、CEO陈睿表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让内容生产“更轻”了,也促使平台的分发机制“更重”了——从单纯依赖算法转向关注互动结构与用户黏性。不少平台也提到,过去一档节目往往需要多个环节分工完成,而现在借助AIGC工具,一个小团队甚至个人创作者就能实现从脚本到剪辑的完整制作。这些看似“幕后”的变化,其实正是网络视听生态结构重塑的写照:超高清与AIGC不再只是技术突破的展示点,更成了驱动内容创作方式变革的核心引擎。
内容向上:网络综艺的价值构建与精品实践
在内容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网络综艺正从流量竞争的喧闹场,转向价值共鸣的深水区。过去“快产快销”的综艺模式正在退潮,代之以更注重内容厚度、审美表达与社会价值的“精品路线”。
在“网络综艺生态建设”论坛上,这一趋势被进一步放大。从聚焦音乐文化的《声生不息》,到关注青年精神栖居与劳动实践的《我在岛屿读书》《种地吧》,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情感呈现和更具文化质感的叙事方式,探索综艺与观众之间更深层的情感连接。论坛发布的2025年度重点推荐网络综艺名单也集中体现了这种导向:节目主题涵盖传统文化、人文纪实、科技创新等多个方向,展现出网络综艺内容在价值表达上的多维拓展。芒果TV副总裁洪啸认为,网络综艺的价值不应止于“拼热闹”,更应注重“讲意义”,打造兼具文化深度、青春气质与生活温度的内容表达。
围绕“精品化”这一关键词,各大平台和制作机构也在机制层面展开新一轮探索。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发布的《新时代网络综艺行业“崇德尚艺 引领新风”倡议书》,为综艺创作划出价值底线。在政策引导之外,平台实践也在不断深化,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则介绍了“艺术+科技”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提质减量”与长期主义,推动综艺从流量竞逐迈向内容价值的深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周结表示,网络综艺正从内容、形态到机制全面升级,精品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产业出海:微短剧让中国故事海外落地
在今年的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出海这一话题备受关注。《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指出,在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Top100中,中国应用有20个,其中微短剧类产品包揽8席,展现出极强的出海势能。
在此背景下,平台与内容方不断打磨更适配国际市场的叙事模型,力图实现“看得懂、愿意看、能共鸣”的全球传播闭环。以DramaBox为代表的新兴平台,正在依托数据分析能力与本地化生产机制抢占海外先机;河马剧场发布“合伙人计划”,推出保底分成、奖金激励等合作机制;麦芽传媒、九州文化等机构则围绕爱情、亲情等故事,通过翻拍、本地语言转化与叙事节奏再设定,让中国故事“有根有翼”,既立足本土也能走向全球。
与此同时,一系列配套机制也在加速落地。在“微短剧出海暨生态健康发展论坛”上,产业治理话题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微短剧版权服务平台”与“版权保护联合专家小组”同步启动,搭建起内容出海的底层保护网络,回应了行业对版权治理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在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看来,微短剧要走出去、走得远,不能只靠题材热度和算法分发,更要夯实底层机制建设,把握价值导向,“只有内容有根,版权有护,生态有序,出海才有未来”。
今年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不仅描绘出技术与内容融合的全景图,更指向一种长期可持续的行业变革。网络视听产业正步入一个融合表达深度与市场广度的“新生态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平台与观众将共同构建更具温度、更加美好的视听未来。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