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分化的背景下,港股上市公司卫龙美味(09985.HK)发布的2024年年报却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答卷:全年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提升21.3%,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蔬菜制品收入
在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分化的背景下,港股上市公司卫龙美味(09985.HK)发布的2024年年报却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答卷:全年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提升21.3%,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蔬菜制品收入首次以53.8%的占比与辣条业务平起平坐,印证了“卫龙不只是一种辣”战略的成功转型,“辣条大王”已经成为多品类零食巨头。
这份财报不仅展现了企业的经营韧性,更揭示了休闲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逻辑。
一、品类持续迭代:从“大单品打天下”到“生态化产品矩阵
零食快消市场,是一个“新王换旧王”的战场,消费者的口味始终在变,对于市场竞争者而言,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传统认知中,卫龙是“辣条代名词”,但数据揭开了更深层的进化逻辑:辣条业务(调味面制品)在上市二十余年后仍保持稳定增长,而魔芋爽等蔬菜制品则以59.1%的增速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这背后是企业对消费趋势的精准预判:
1、首创品类占领心智。
卫龙开创了辣条、魔芋爽两大现象级品类,并通过持续研发巩固先发优势。先后推出了小魔女魔芋素毛肚、小魔女魔芋干、劲爽辣卤味风吃海带、卫龙吮指烤肉味辣条等新品。
目前,卫龙魔芋爽已成为集团第二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单品。这种“品类创造者”的定位,使其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难以替代的品牌护城河。
2、健康化转型驱动结构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低热量、高膳食纤维产品的需求激增,卫龙将包括魔芋制品在内的蔬菜制品产能提升至13万吨,产能利用率高达96.3%。
不仅是产能扩张,更通过区块链溯源、5G智能工厂等技术手段实现品质升级,例如每包产品可追溯至具体产线和原料批次,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对透明度的需求。
3、口味梯度构建消费粘性
从经典麻辣到爆麻爆辣,从麻酱火锅到榴莲风味,卫龙建立起覆盖“微辣-中辣-特辣”“麻鲜-香辣-风味辣”等多维味觉体系。这种“辣度+风味”的双重创新,既保留核心客群,又吸引新消费群体,实现用户基数的几何级扩张。
二、渠道建设:抢占新兴渠道实现效率突围
公告显示,卫龙美味线下、线上渠道收入贡献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7.5%及38.1%,其全渠道建设战略成效明显。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公司过去几年逐步完成渠道端调整,在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及销售团队建设增强,进入收获期,内容电商、连锁KA/CVS、零食量贩等渠道增长较快贡献增量,积极探索微信小店等新渠道,全渠道开拓驱动持续增长。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卫龙线下合作经销商达1879家,渠道铺设覆盖了各主要零食量贩系统及会员超市;线上方面,卫龙在原有的电商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紧跟在线平台的流量变迁趋势,实现电商渠道全平台覆盖。
凭借扎实的全渠道策略布局,卫龙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获得了极大提升。报告期内,卫龙线下渠道实现收入约55.6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7.5%。卫龙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较上年度同期增长至7.05亿元,同比增长38.1%,与线下渠道形成有力的互补。
有分析师预测,展望后市新兴渠道有望继续贡献增长势能,预计到2027年,电商渠道和量贩零食的占比将分别提升至19.4%、14.9%。
三、年轻化战略:从产品创新到文化共情
卫龙的品牌年轻化绝非简单的IP联名,而是构建了一套“产品-内容-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
2024年,榴莲辣条“上头”营销“线上social视频+线下快闪”的组合拳成就了过亿曝光量。
线上,短视频《卫龙魔芋爽上菜了》围绕“上菜”主题制造文字梗,通过2个短篇反转故事,为新口味魔芋爽实现“病毒式”传播,引发网友自发讨论和分享。
线下,8月24-25日,卫龙魔芋爽 “湘” 味快闪店空降长沙,BOY STORY 男团“一日主厨”唱跳站台。这种线下快闪店结合明星站台的方式,不仅营销宠粉,还抢占了粉丝心智。
从口味需求到情感洞察,卫龙在品牌年轻化方面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创意营销事件和文化价值叙事,立住了“与年轻人玩在一起”的品牌形象。这背后,蕴含的是卫龙不断突破自我,从创造辣条到“不止于辣条”,再到今天“卫龙不只是一种辣”的升级迭代之路。
结语: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
卫龙的年报数据背后,隐藏着消费品企业抵御风险的三大能力:品类迭代的创新能力、渠道穿透的运营能力、价值共鸣的品牌能力。当行业陷入低价内卷时,卫龙选择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而非牺牲品质;当流量红利消退时,其以内容共创构建用户深层连接。这种“长期主义”战略,正是其被纳入港股通、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核心原因。
展望未来,卫龙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多品类优势转化为生态协同效应。但至少从2024年的答卷来看,这个曾经的“辣条大王”已成功蜕变为“辣味休闲食品生态平台”,在存量竞争中开辟出新蓝海。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