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花田”,让村民们有自己的星可追丨文明实践在闵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2:03 1

摘要: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

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服务到哪里”彰显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文明实践在身边、文明实践我参与”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坐落在闵行区浦江镇的浦江影剧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如今整个闵行区仍在使用的街镇级电影院。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这里被改造成“初心影像记忆馆”,兼具老电影人无私奉献的工作掠影和现今群众文化活动展演的公益空间,成为浦江镇文体中心的文明实践阵地之一。

镇上很多大型活动都在这座影剧院开展,包括已经举办11届的浦江戏曲节。文体中心主任王逸娜记得,以往每年戏曲节之前,这里会进行一些包括沪剧、越剧、京剧等剧种的集中演出。“那些老人让家里小孩上班的时候把他们带出来,早上7点不到就在这边排队了,就像赶集一样。”

■ 第十一届浦江戏曲节

浦江镇行政区域总面积为78.51平方公里,包括超过80个居村,共计30多万居民。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大治河南的居民们而言,来一次浦江影剧院是很费力的事。这样的情景也让文体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想到,“为什么要辛苦老人们赶来这里,我们就不能把把更多群文活动和群体赛事送到那些村里呢?”

王逸娜介绍,这就是浦江镇“花田系列”农村文明实践活动项目(以下简称“花田系列”活动)的缘起。“‘花田系列’活动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就近欣赏、参与好的文体演出和活动,把更多关于群众文化和体育健身的理念传递出去。”

如今,“花田系列”活动已经成为了浦江镇一张闪亮的名片,一个影响力日渐强大的品牌。“花田四季村晚”“花田村BA”“花田骑行”“花田垂钓”“花田村碗·腰旗橄榄球赛”“花田麦霸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老百姓过足了瘾,也获得了经济收益,积极推动了当地文旅商体展的融合发展。

表演更多了、品质更好了

台下的阿姨比周杰伦粉丝更“疯狂”

除了省去村民们进出交通的麻烦,“花田系列”活动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给了大家更大的展示技艺的舞台。

■ 百姓大舞台

因为有80多个居村,浦江镇的文艺、体育团队加起来有500多支。这就导致原先他们能获得的平台和空间相对而言较为有限,平时大多在自己村里搞出晚会,或者通过“居村大走亲”的形式,几个村和居委在一个地方组织起来办演出。规模更大些的活动则放到浦江影剧院,但是这么多人浩浩荡荡到影剧院来毕竟不便,因此这样的活动一年次数有限。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以我们‘花田四季村晚’为例,可以把海选放在田间地头,向大家展示才华的空间更广大了,机会也更多了。”王逸娜说,“去年‘花田四季村晚’还做了系列,其中包括麦霸赛,也就是卡拉OK比赛,这个形式也比较有新意。后面我们还结合丰收节进行了展演,把参加舞蹈比赛、合唱比赛、沪剧比赛的选手集中到一起,给他们一个亮相的村晚舞台。”

■ 花田麦霸赛

村民们的兴致非常高涨,“老奶奶们搬来了家里八仙桌旁的木头长凳,吃完晚饭早早就在广场上占了位,腰间还系着粗布围裙。还有些是隔壁村听到了消息专门赶来的,所以完全不愁没有观众。而且大家会互相打听‘明天几点钟开始?’‘明天是谁唱?’”

王逸娜回忆,在“花田系列”活动之前,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其实也算丰富,但和现在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以前觉得在村里面看看节目也蛮好的,因为村里会有‘相约系列’。大家相约每个月的某一天,上演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唱唱跳跳也蛮开心。”

现在,最明显变化就是节目表演的数量比以前多了,品质比以前好了。

“村民们如今有可能看到的是市级剧团的戏,比如市沪剧团和市滑稽剧团的演出。名家们还会跟下面的阿姨们互动。上次马莉莉老师来我们这边讲课,台下的阿姨们像周杰伦的粉丝一样,甚至比他们还‘疯狂’。”

王逸娜目睹这样的盛况,当时就想到,这些中老年人也有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他们的精神偶像。“有时候,村民们自己的团队获得在我们节目配送的舞台上演出机会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光荣。”

■ 花田村晚

比如,上回四季村晚的演出现场,有一支居委的合唱队在跟村里面其他的合唱队PK后得以上台一展歌喉。“合唱队成员自豪地说,‘我今天演出跟某某名家同台,节目一前一后。’就会觉得好有成就感。”

“其实老百姓的诉求是很简单的,新鲜的形式、高质量的节目他们总归喜欢的。”王逸娜说,他们每年配送的节目和演出能够做到80多个居村全覆盖。

“花田四季春晚”不仅是一台晚会

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

在文体中心副主任吉喆娟的记忆中,“花田系列”活动刚开展的时候,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招募参与者和观众,而是集中在台上的参与者和台下的观众对这些文体活动都缺乏必要的认知度和归属感。

■ 花田村碗

“报名不是问题,我们会通过镇文明办、文明实践分中心帮忙一起来做宣推。在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后,总是可以招募到参赛的人。但对这些人来说,起初觉得自己只是参加了一项普通的赛事,它的粘性不强,比赛完了也就结束了。”

但经过大家的努力,逐渐把这些活动和比赛形成了系列化,“花田”本身成为了一个品牌,在群众中就有了基础。“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主动来问,‘明年还有村BA吗?’”吉喆娟介绍,他们准备的奖品也特意挑选了浦江镇特产,比如“村BA”的一等奖就是一只大西瓜,二等奖就是一串葡萄。

“都是本地特产,渐渐就让参赛者有了一种归属感。有些已经走出去的年轻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亲眼见证到了家乡的变化,于是又回来了。比如举办‘村BA’的汇中村篮球场,就能让大家实地感受到,原来浦江镇农村的建设这么好,免费的公共篮球场比外面一小时花几十块钱的场地还要好。”

■ 花田村BA

还有一些原先住在其他地方的企业员工,来这里参加过几次比赛以后,竟然就拖家带口在浦江镇安家落户了。“现在城市和农村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了,我们浦江镇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还有大型商超,浦江北部地区距离前滩就15分钟路程。”

2024年秋天的丰收季,镇文体中心还将“花田四季村晚”和“浦江好物”市集挂钩,开办了獬豸造物节,让文化和经济价值最大化,产生双倍的效应。獬豸是浦江镇的一个民俗文化IP,有“最好、最棒”的意思。

獬豸造物节凝聚的是浦江镇出产的一些品质好物,包括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和一些优质企业的产品都在造物节上得以呈现。“当那些来参加市集的人徜徉在这些拿了金奖的大米和更多本地好物中时,就可以亲身体会到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好东西,我们干嘛还要舍近求远去买别的东西?这就是乡村振兴赋予我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吉喆娟乐观展望,“我们用文化去带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所以说‘花田四季村晚’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台晚会,也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也可能成为我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的一个很好品牌项目。”

志愿者积极发挥余热

农村生活更加和谐文明

“花田系列”活动办得远近皆知,离不开志愿团队的辛劳付出。

在浦江镇文化体育联合会里,有多支志愿者团队,最出名的就是“玫瑰知音”沪剧沙龙。这个团队是20年前由作为沪剧迷的企业家王仕良和他太太一起创建的,因为喜欢沪剧,他们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沪剧爱好者组了个沙龙,将群众文化的志愿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在自编自导自演以外,他还自掏腰包,我们叫‘贴饭贴铜钿’,请名家来演出。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沪剧演出,请村民们来看。”王逸娜说,“等于一个人带动了一个团队,把我们整个文联的戏曲专委会也都带起来了。这样的付出一年没问题,两年没问题,但能坚持二十年,真的是很不容易。”

浦江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现有9个非遗项目,其中沪谚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而周曙明和张石明两名老人,则是沪谚的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老人们为了普及沪谚,不顾自己的高龄,常年奔忙在讲课推广的第一线。

“他们从来不喊苦,去学校教课的事雷打不动。”王逸娜说,“不计报酬,自己还会掏腰包给小朋友买橡皮买本子。我们有的时候去村里面讲课,张石明老师自己会开车,但他从来没跟我们提过要报销油费,没有一句怨言,所以这些老同志真的是把志愿服务放在心里的。”

■ 花田送福

社会上的志愿力量帮助文体中心更好更快地落实“花田系列”活动,而中心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外无偿奉献,不计得失。近年来,浦江镇开发了包括红色研学、群众体育、亲子采摘等15条线路,其中两条线路曾获得过全国文旅部评选出的精品路线。在这背后,离不开文体中心的工作人员一次次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乡村的身影。

“我们中心有几个80、90后的小姑娘,每开发一条新线路都会自己花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亲自踩点,这种精气神还是让人很感动的。”王逸娜说,“文体中心里女性多,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我们除了产假以外,其他假期几乎都贡献出来了。每到国定假日期间,老百姓放假看节目,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以前可能还有个旺季和淡季,自从‘花田系列’活动越办越多,我们现在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王逸娜自己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一个“HE”来总结,即“合力”和“和谐”。

首先是合力。“我们很多活动不可能是一家独揽的,因此都是跟各相关部门联动的。比如说我们办‘花田麦霸赛’,就是和工会、团委、妇联以及爱心企业“一家人养老院”一起协调合作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都是合力来做一件事。”

第二是和谐。“这些文化活动能更好地滋养村民们的精神,改善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有些老人精神空虚,沉迷于打麻将,邻里关系也不好。自从我们带来了‘花田系列’活动,他们非常扎劲。只要和他们说明天有演出要招文化志愿者,问他们有没有空,大家都很愿意参与。”

“花田系列”活动类目愈来愈丰富,再加上其他主题活动,往往需要很多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帮忙照看签到。对此,村民阿姨的参与热情尤其高涨。“她们现在老忙的,碰到你再也不会抱怨‘今天麻将打得颈椎不好了’‘明天又看不惯谁了’。”王逸娜笑说,“她们如今等于是从家里跨到社会上,觉得自己一直处于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那不就让农村生活更和谐了吗?”

志愿者也需要被关爱,“有市里来的好演出,我们总是给大家留一点票。当然做志愿者不是冲着发瓶洗头膏、发块肥皂,就是纯粹觉得很开心。她们虽然不是体制内的,但她们喜欢发挥余热,这些阿姨们的精神状态确实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也是‘花田系列’活动举办的一大收获。”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