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倘其咿唔日久,对于旧书有些上瘾了,那么,倒不如去读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须看野史,或者看杂说。”(语见《华盖集》第107页《这个与那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4月)
想知道鲁迅先生的历史观,读他的《狂人日记》及《故事新编》,就能可见端倪,先生是这样谈他读史和治学的方法的,他说:
“倘其咿唔日久,对于旧书有些上瘾了,那么,倒不如去读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须看野史,或者看杂说。”(语见《华盖集》第107页《这个与那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4月)
先生建议读野史,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觉得,
“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隋,而又巧滑。”(语见《坟》第198页、199页《读睁了眼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9月))
先生曾经在他的成名作《狂人日记》里对中国历史有一段著名而独到的评论,他是这样说的: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语见《呐喊》第15页《狂人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10月)
这段文字很精彩,读它,你是不是觉得不寒而栗,冷到骨头里。
这时,突然想起那句古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在这段话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这么看,鲁迅先生还是坚持用唯物主义史观看问题的,他认为,正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永远是冠冕堂皇,粉饰太平,而野史虽然是街头巷尾的闲谈,但毕竟多少仍存有一定的可靠性。
野史从来都不顾及官家的忌讳,它觉得,你敢做,当然我也敢说敢写,所以,野史的文字一般都是放肆大胆的,但它是完完全全的真实的。
在今天看来,鲁迅先生的治学治史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来源:冲天一鹤3